近日,持续降雨笼罩江门,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而在深圳,市民王先生在暴雨中蹚水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健康危机。
当天,王先生的湿鞋一整天都未更换,回家后便发起高烧,体温高达40℃,左小腿还出现明显红肿疼痛。他赶忙前往医院发热门诊,被诊断患上了皮肤疾病——丹毒。原来,王先生此前患有足部真菌感染,趾缝皮肤糜烂,雨水浸泡致使皮肤屏障破损,进而引发了链球菌感染。
丹毒是什么?感染后会出现什么症状?江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宋志琴介绍,丹毒又称网状淋巴管炎,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其发病通常较为急促,患处会呈现界限清晰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红肿、紧张且伴有灼痛,有时还可能出现水疱,同时可伴发局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肢和面部。倘若不及时治疗,尤其是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能会引发肾炎、皮下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宋志琴解释,丹毒虽以“毒”命名,却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和中毒、毒气无关。因其会使皮肤突然呈现“色如涂丹、灼热肿胀”的症状,故而得名“丹毒”。
近期江门降雨频繁,路面积水给市民出行造成困扰,不少人选择蹚水而过,然而这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宋志琴提醒,城市道路积水中混杂着大量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若本身患有脚癣,趾缝皮肤破溃糜烂,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从伤口侵入皮下淋巴管,继发丹毒等感染性疾病。即便没有脚癣,长时间浸泡在脏雨水中,也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入侵,诱发类似疾病。
此外,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一些人会前往池塘、水库或野湖游泳降温,这种行为同样暗藏风险。野外环境看似水质清澈,但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难以察觉,一旦身上有伤口,就极有可能感染丹毒。
宋志琴强调,一旦感染丹毒,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以便明确病情并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劳累及熬夜,注重个人卫生,保持患处清洁,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丹毒发生,宋志琴给出以下建议:
1.避免皮肤损伤,下雨时穿戴雨鞋、雨衣等,避免雨水浸泡损伤皮肤,如皮肤出现破损,应及时清理伤口,预防进一步感染;
2.积极治疗脚癣等皮肤疾病,防止细菌通过皮肤病皮损薄弱部位侵入引起感染症状。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但避免过度清洁,规范使用洗涤剂等,避免损伤皮肤屏障,增加感染概率。
4.规律饮食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5.对于年老体弱、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更需要特别注意以上方面。
江门气象台预计5月21日—22日江门仍有分散阵雨。在此特别提醒,脚部有伤口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切记不要蹚水,如需外出请穿雨靴。若蹚水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切勿凭经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撰文:吴惠芳 黎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