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的原理是什么,是按什么原则推送的?收到地震预警后,第一时间要做哪些事?在5月12日召开的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王行舟介绍,地震波主要有两种波: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较快而横波较慢,因此在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仪器首先记录到纵波的信息,这时候地震预警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和发震的地点,同时推测地震动的大小和影响范围,抢在破坏力比较强的横波到达之前的几秒至几十秒,通过手机、电视等手段向群众发出警报,以减少或者避免地震灾害损失。
王行舟表示,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搜索“中国地震台网”预警小程序,获取全国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也可以添加各个省的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获取区域性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面向公众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任何费用。
公众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该怎么做?王行舟表示,这主要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
如果处在室内,要就近躲避,采取蹲伏或跪伏的姿势,寻求牢固的物体来遮挡或者是保护好头部,比如可以躲在桌子底下或者是沙发旁边,同时手要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以防止身体滑动或者被甩出去,也要避开玻璃和吊灯等悬挂物。
如果处在室外,就要寻找开阔地,比如广场、公路就地蹲下,当然也要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
如果处在海边或者山区,还要防范可能产生的海啸或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并不是所有地震我们都发布预警信息。一般来说,当预估震级大于4级,或预估震中烈度大于5度的时候,我们才对外发布预警信息,这种地震一般震感比较强或者可能会带来破坏。”王行舟说,“我们会采取精准推送,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区分不同的预警级别。一般来说,只会对可能发生破坏的地区或者是会有震感的地区发布预警信息。”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时该怎么做
南方+记者 泠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