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获奖!汕尾海丰西秦戏《麒麟夺锦》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作者 陈欣欣 2025-05-12 13:18

近年来,汕尾海丰西秦戏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屡结硕果。近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表彰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的决定》,西秦戏新编现代剧《麒麟夺锦》成功入选,成为继《留取丹心照汗青》《马援伏波》后第三次获此殊荣的西秦戏艺术精品。

老剧种演新戏频频获奖

“这是我从艺38年以来,参与的第一部现代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说。作为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打造的首部原创现代戏,《麒麟夺锦》实现了这一古老剧种从传统戏表演方式向现代表达的创造性跨越。剧目主创团队秉持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让600年西秦古韵焕发时代新声,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蓬勃生命力。

自2023年首演以来,《麒麟夺锦》先后斩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并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成为汕尾市首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省首部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县级剧团项目。

两大国家级非遗合璧唱响乡村振兴

经过精心打磨提升,剧目于2024年7月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首演,演出当晚,马思聪艺术中心内座无虚席,宏大的舞台场景、精美的服装造型让人眼前一亮,演员们独具魅力的唱腔和精湛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座无虚席的盛况与经久不息的掌声,印证了传统艺术创新表达的强大感染力。“从这部剧中既看到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又被深厚的家国情怀触动。”观众郭先生说。

《麒麟夺锦》将西秦戏和麒麟狮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以粤东沿海麒麟村为叙事背景,讲述了大学生村官江麒麟的返乡创业故事,借助戏曲的表现形式展现海丰传统村落特色建筑风格和莲花茶、丝苗米等乡村振兴成果,展现新时代海陆丰人民矢志不渝传承非遗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展现汕尾非遗文化独特风采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剧中主角放弃城市发展机遇,带领村民重振国家级非遗麒麟舞的动人历程,既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担当,也深刻揭示了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共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父子同台夺锦”的核心情节,巧妙化解传统与现代的价值碰撞,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的双赢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艺术样本。

在表现形式上,《麒麟夺锦》创造性融合西秦戏、麒麟舞两大国家级非遗,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表达体系;在民俗呈现上,有机植入擂咸茶、罗山拳、潮汕古建等地域文化符号,铺陈出浓郁的岭南风情画卷;在主题开掘上,通过“守艺”与“创新”的戏剧冲突,深刻诠释基层文化在凝聚乡情、重塑乡风、振兴乡村中的核心价值。这种“非遗+”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更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的情感桥梁。“这部剧的成功得益于‘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创作理念’——始终立足本土文化基因,用戏剧语言讲述中国乡村的当代故事。”陈嘉明说。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麒麟夺锦》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汕尾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站在新的起点,汕尾文艺工作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深挖“非遗+乡村振兴”的创作富矿,以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谱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华章,让艺术之光照亮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南方+记者 陈欣欣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