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广东首家互保渔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湛江市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该服务中心是由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以下简称“省协会”)发起并全额出资,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在湛江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湛江市互保渔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湛江市互保渔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近年来,渔业社会化服务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支持渔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工作部署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文件精神,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主动担当、积极探索互保协会主导下的渔业社会化服务业。经三个多月的积极谋划和充分调研论证,省协会在湛江市开展渔业服务中心试点工作。
三大发展目标引领行业创新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表示,我省作为全国渔业大省,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突破96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超4700亿元,从业人员逾百万,庞大的产业规模迫切需要渔业标准化服务平台。作为全省首个以“民办非企业”形式运作的渔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服务中心是省渔业互保协会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化合作的创新成果,是全省渔业互保领域的先行试点,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的有力体现,是提升渔业渔民服务水平、健全渔业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为全省乃至全国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湛江经验”。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会长朱学荣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会长朱学荣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会长朱学荣指出,服务中心要肩负着为湛江市渔民保驾护航、为湛江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的使命。会上,朱学荣强调了服务中心发展规划的三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中心定位,强化责任担当。服务中心的主要宗旨是服务渔区、服务渔业、服务渔民,工作目标是凝聚湛江市渔民会员的力量,为湛江市渔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和高质量的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搭建起渔业渔政主管部门与渔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助力提升渔业管理水平,推进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的渔区社区。
二是要优化内设机构,完善制度设计。为推动服务中心持续做大做强,省协会调遣精兵强将专职负责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中心法人及负责人由省协会一名副秘书长担任,以加强对服务中心的领导,确保服务中心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是要立足长远规划,抓好谋篇布局。未来三年,服务中心围绕“三个一”目标全力推进,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沿海各市县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典案例。一是织密一张大网:实现全市海洋、乡镇船舶互保业务全网络覆盖。二是建强一个平台:打造数字化互保服务系统,推动“线上投保、智能定损、一键理赔”;实现全市渔民会员数据入库,精准服务。三是培育一支队伍:通过全员培训、技能竞赛,锻造一支懂渔业、精保险、善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团队。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作为服务中心的发起单位,在政策扶持、能力建设、监管指导等方面给予服务中心最大支持,推动广东省渔业互保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持服务中心发展壮大,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为湛江渔民送上了三大礼包。
“政策护航礼”。省协会将整合湛江全市的渔业互助保险业务并授权给服务中心代办,制订出台业务费激励政策,给予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服务中心的业务费。省协会还将出台对湛江市互保渔业服务中心的专项扶持政策,在渔业互助保险补贴、渔船更新改造服务、渔民技能培训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通过服务中心的渠道,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每一位渔民、每一艘渔船。
“科技赋能礼”。省协会将联合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为服务中心搭建渔业互保会员服务平台,推广渔民线上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劳务服务、融资担保服务等,用数字化手段为渔民织密"安全网",为渔业插上"智慧翅膀"。
“服务升级礼”。省协会将整合资源,在湛江全市重点渔港建设服务中心分支站点,推动“保险理赔、法律援助、应急救助”一站式服务下沉到渔村码头,让渔民“少跑腿、事办成、心踏实”。
湛江市民政局向服务中心颁授登记证书。
湛江市民政局向服务中心颁授登记证书。
会上,湛江市民政局领导宣读了《湛江市民政局准予湛江市互保渔业服务中心成立登记决定书》,并向服务中心颁授登记证书。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