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清远召开清远市2025年安全生产专场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清远市2025年汛期天气趋势预测及重点行业领域气象安全防范工作情况。清远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丽,清远市气象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张广存出席新闻发布会。
5月15日,清远召开清远市2025年安全生产专场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清远市2025年汛期天气趋势预测及重点行业领域气象安全防范工作情况。通讯员供图
南方+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清远汛期雨量将呈现“前少后多”态势,易出现区域性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全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清远气象部门将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统领,持续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气象安全帮扶指导,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不断筑牢气象安全防线。
预计汛期雨量将呈现“前少后多”态势
发布会上通报了今年以来清远的天气情况,预计今年清远汛期雨量将呈现“前少后多”态势,易出现区域性强降水强对流天气。
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全市累计雨量472毫米,较常年偏少31%。入汛前(截至4月14日)清远市降水显著偏少,累计雨量1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5%。开汛(4月15日)以来,清远市降水明显增多,主要出现2轮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累计雨量3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1%。
发布会指出,需着重防范因暴雨集中期所引发的河流洪水、山洪、崩塌、山体滑坡等衍生灾害,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河道、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排查,防洪工程设施需提前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清远是广东三大暴雨中心之一,也是华南暴雨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清远市又处于北江流域干支流主要经过的区域,河网密布。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清远市呈现极端强降水易引发河流水位暴涨,易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清远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及时滚动更新预测意见。不断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完善“递进式”预报预警,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切实落实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职责。
“严”字当头,共筑气象安全防线
发布会上提出,各重点行业、领域要严格按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年”工作要求,坚持“防”字在先、“严”字当头、“实”字为本,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深做细做实气象安全管理和灾害防御工作。
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人和应急管理人,强化应急值守,完善并严格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要对气象灾害隐患点、风险点开展全面排查,落实问题整改;组织开展汛期气象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收和应急联动机制的实施畅通,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要落实年度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确保防护设施完好有效;强化事故信息报送。
清远市气象局提醒,雷雨天气期间,广大市民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切勿进行户外游泳等水上运动、球类运动。若在户外遇突发雷雨,切勿在树下、广告牌或临时搭建物下避雨,更不宜在水域、大树、电线杆、旗杆、铁栅栏等附近停留,应立即寻找装有雷电防护装置的建(构)筑物躲避。
“三板斧”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
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天气预报精细度和准确率需要,清远市气象局长期致力于提高预报准确率,眼下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天气监测网。监测是预报基础,要准确预报首先要能监测到实况。过去,清远气象部门按县级行政单位布设气象测站,平均50到60公里一个。如今,全市气象测站间距平均已经缩小到7.3公里以下。同时,清远气象部门将用好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探空观测等,实现天、地、空协同,全时段、全区域、多种要素综合观测,充分多源数据提升天气数值预报模拟和人工综合分析的准确度。
二是积极发展本地化预报技术。清远市气象部门将继续以国家级、区域级数值预报指导产品为基础,加大多种监测资料融合分析应用技术,对本地极端强降水、中小尺度强对流等灾害天气建模,建设针对本市各乡镇的灾害天气影响预报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阈值库,为防灾减灾做好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关键性预报技术攻关。暴雨、强对流、台风等影响大、致灾性强。省市气象部门正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技术研发,努力争取在灾害天气的极端性预测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上有突破。
来源: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