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关爱,看残特奥会背后的佛山温情

作者 龙西男;廖明璨 2025-05-19 11:21

目前,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聋人足球项目正在佛山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在佛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大院内,许多训练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这些“春天的事业”,正在帮助佛山年轻的残疾人走向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未来生活。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笔者走进佛山市残联大院,近距离了解佛山残疾人保障与服务的发展。残联大院内,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正接受着无微不至的康复教育和养护。“目前我们有123名在校学生,今年计划达到140人的规模。”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副校长何智芳介绍道。

何智芳(右一)和同事与孩子交流。

何智芳(右一)和同事与孩子交流。

2022年,何智芳调任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副校长,“70%极重度障碍学生”“近70%患孤独症的孩子”是她需要面对的难题。“很多孩子一开始还不能自理,”何智芳说,“怎么样让孩子正确地吃上一口饭、教他们正确地洗脸刷牙,这些都是老师们需要用心的地方。”何智芳和老师们想到利用环境给予学生们视觉上的提示。走进佛山康复实验学校的楼内,随处可见为学生准备的各种互动贴士和道具,并在这些贴士中写上健康生活的小知识,对于一些文字认知有困难的学生,校方也会准备图片或色块来代替文字,其目的都是最终引导孩子们能够规律地生活和学习。

在思考残疾人教学模式中,何智芳决定以“课程建设+专业培训”双轮驱动改革,因为佛山康复实验学校的康复对象以重度障碍学生为主,因此她根据学生需求,打造出“康教融合”模式。在开设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以外,何智芳和学校教师团队还深度挖掘佛山岭南非遗,开发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如结合早茶文化的“‘粤’享时光 趣叹早茶”,该获省级教学案例一等奖,并立项省精品课程。“我对这个课程非常满意,孩子可以认识到丰富的广府文化,有助于他更好地融入社会。”一位学生的母亲表示。

佛山康复实验学校提供1对1认知课程。

佛山康复实验学校提供1对1认知课程。

针对重度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弱和社会融合有限的问题,何智芳还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通过主题统整教学,如“秋日研学”,让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家长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在体育方面,学校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康复性课程,如爬坡、旱地冰壶、篮球和轮滑等。在残联大院,有许多学生正在进行相应的体育课程。他们的脸上基本都写满了笑容,运动技艺也表现得十分熟练。“运动可以稳定孩子们的情绪,也会给予他们情景满足。尽管学生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运动课程,但他们也一直很认真。”佛山市康复实验学校轮滑训练队老师李启智表示。

正在享受滑轮运动的学生。

正在享受滑轮运动的学生。

“他们是可以上赛场的,今年我们也会争取去参加残特奥会的项目。”李启智说。

广东省男子聋人篮球队集训基地也设在残联大院内,篮球队教练李长洪表示,今年作为东道主,球队也在积极为残特奥会备战。

文体事业方面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2024年,佛山籍残疾运动员就在各类国际赛事中就累计获得21枚奖牌,其中单巴黎残奥会就获1金4银2铜的佳绩,举办的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还获130万次全网关注。

截至目前,佛山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附设特教班25个,含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560所,特殊教育志愿服务中心6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09间。全市特殊教育学生3490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414人,特教班学生266人,随班就读学生1352人,送教上门学生458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16人。在特殊教育方面深化融合,实施《佛山第三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特教标杆学校,推广通用手语并开展融合教育,努力打造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样态。

未来,佛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将继续承载着全市的温暖和关爱,落实各项助残扶残措施,持续推进康复、就业、教育等政策与“十四五”规划衔接,确保政策精准覆盖,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实现提质增效。

撰文:龙西男

摄影:廖明璨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