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道闸归谁掏钱?”“公共设施到底要不要更新?”近日,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唐仁议事”调解室内,居民围坐圆桌抛出一个个“民生考题”。
这场充满烟火气的协商场景,正是唐家社区基层治理的日常缩影。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唐家社区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创新机制、校地联动、服务融合,搭建人人参与、事事可议的社区治理新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唐仁议事团、民生直播间、高校志愿服务……从机制改革到科技赋能,从校地联动到文化聚心,唐家社区正以多维创新改革,探索珠海高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可借鉴的新路径。
健全矛盾化解机制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走进珠海高新区唐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调解室里,唐家古镇青瓦白墙、石板巷陌的风光壁画静静铺展。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对面墙面上赫然醒目的“依法调解,公平公正”八个大字。
这里是“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五年来,它像一把“金钥匙”,悄然打开了化解基层矛盾的大门,成功调解数百件邻里纠纷与民生难题。
2020年5月20日,在珠海高新区综合治理局、唐家湾镇司法所的指导下,“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合理诉求,提高社区工作群众参与度,将矛盾纠纷消弭于基层。”唐家社区党委副书记唐志强说。
工作室以“唐仁议事”为名有两层含义,一是谐音“唐人”议事,意为唐家人管唐家事,通过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二是“唐仁”的“仁”即“仁义礼智信”的“仁”,通过议事员说事评理这一机制,将个案调解慢慢转化为居民的共识,进而上升为唐家社区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
“唐仁议事团”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首席议事员,吸纳人大代表、社区代表、离退休党员代表、社会贤达、妇联代表等9名各界人士,共同组建而成。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采取首席议事员“说事”、议事团成员“评理”、社区法律顾问“讲法”的模式,通过“情理法”融合的议事机制推进基层矛盾化解。
“这些议事员作为社区里的‘意见领袖’,在居民中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他们参与矛盾调解,从‘调解员说了算’变为‘众人商量着办’,结果更让人信服。”唐志强解释道。
2022年,唐家社区某老旧小区居民就加装道闸一事意见不一。议事团多次现场勘查,带着《民法典》条款挨家挨户走访。最终,他们提出住户与社区共同出资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案,既满足住户需求,加强小区自我管理,又通过社区公益基金补贴减轻业主负担。这场持续半年的协商,在议事团介入后仅一个月便达成和解。
除了化解矛盾,“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还定期举办说事评理讲座。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对辖区内典型人民调解案件进行复盘评议,推动调解意见转化为居民共识。同时,借助村居法律顾问力量,协助小区制定居民议事条例、开展“线上普法” 活动等,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法治护航。
“现在法律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明显感觉到居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了。”驻点唐家社区的村居律师李成发,见证着普法工作带来的显著变化。
五年来,“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用实际行动,在基层矛盾化解与社区治理中书写着温暖而有力的答卷。
创新多元治理方式
打造指尖上的“民生直播间”
在健全矛盾化解机制的同时,唐家社区也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除了“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工作室,唐家社区开办的“直播相约每周四”直播间也如火如荼开展。推开房门,补光灯、手持麦克风、主题背景墙和嘉宾欢迎卡牌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透露出满满的专业范儿。
每周四晚7时,唐家社区工作人员李炎辉都会准时切换为“主播小李”身份,在镜头前热情洋溢地与观众打招呼:“欢迎家人们来到‘唐家社区直播相约每周四’!今天不仅有福利抽奖,还邀请到律师为大家解读《民法典》热点问题……”这样的开场白,通过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三年来准时与居民相约。
这个直播间绝非普通的娱乐窗口,而是唐家社区创新打造的“指尖上的民生阵地”,聚焦时政热点、治理难点与民生堵点,邀请大学教师、执业律师、社区民警、资深医生等“行业明白人”轮番登场,围绕创新理论、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等20余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开展宣讲。
直播中,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随时提出疑问,获得专业的解答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活动组织、邻里纠纷化解等方面参与讨论。“直播相约每周四”直播间的创新开办,激发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过去线下活动参与者多为老年居民,而社区治理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唐志强道出尝试开通直播间的初衷,“以前搞活动年轻人积极性不高,现在通过直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社区事务。”
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直播间开通评论区和微信号“点单”渠道,根据群众反馈动态调整内容。抽奖送福利、弹幕实时互动、热点主题讲座……丰富的形式让直播热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直播相约每周四”已成功举办73期,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收获评论、点赞达338.5万次。
“直播间创立时只有一台手机和一盏镭射灯,隔段时间才有资金慢慢添置直播设备,全靠‘90后’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唐志强感慨颇深。如今,直播间场均点赞超5万,在线观众人数峰值达3000+,粉丝突破4000+。
而主播李炎辉也从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成为社区“明星”,工作中常有居民惊喜认出他,还主动要求合照。“直播相约每周四”直播间更成了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宣传的热门平台,合作邀约不断,档期需提前排期预约。
“未来,我们想把直播间打造成唐家社区的生活服务指南。”谈及规划,李炎辉眼中满是期待。从直播试水到专业运营,“直播相约每周四”不仅搭建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更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
因地制宜社区共治
校地协同下的治理温度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
对唐家社区而言,如何在“城市型社区”与“传统村落基因”的交织中破题基层治理,既是时代命题,更是民生考卷。
“唐家社区由传统村落演变而来,邻里纠纷常带着‘人情社会’的特点,处理起来得讲究‘法理情’结合。”唐家社区党委副书记唐志强的话,点明了治理的特殊性。
作为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首批社区议事协商试点社区之一,唐家社区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协商共治,采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功组建多个无物业小区议事会,组建唐家湾镇首个社区议事会,创新开启社区居民自治新模式。
与此同时,唐家社区以文化聚心,培育发展合唱团、瑜伽小组、悦读会等11个居民自组织,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厚植社区共同体意识。
珠海高新区汇聚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四所高校,超5.5万名学子在此筑梦求学。唐家社区地处珠海高新区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犹如一座“智力富矿”,也为基层治理注入独特动能。
基于此,唐家社区积极与辖区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创新动能,探索出一条校地协同的特色路径。
在服务社区长者群体方面,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发挥专长,开展居家养老特色服务。他们走进社区老人家中,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等关怀,还组织趣味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面对社区青少年,高校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数学科普活动;针对社区妇女群体,高校学生也策划组织了各类素质提升、亲子教育等主题活动。
此外,唐家社区还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大学生们走进社区各个角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社区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唐家社区还与高校师生们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联合举办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校地合作共识。
议事厅里汇聚民意,直播间内凝聚共识,社区长者与高校学子共绘基层治理新图景……珠海高新区唐家社区正在传统街巷中解锁现代治理的共生密码,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淬炼成幸福生活的“最美一公里”,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基层善治的生动注脚。
文字:南方+记者 吴枫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统筹:黄鹤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