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时间银行”揭牌,云东海志愿服务开启“双向奔赴”

作者 张秀蓝 2025-05-15 21:37

5月15日,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首家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启动仪式暨“和善社区·邻聚映海南”活力季活动在保利中韵小区举行,通过搭建“时间银行”平台,推动志愿服务时长存储与兑换,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云东海首家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揭牌投用。

云东海首家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揭牌投用。

储蓄志愿时长

建立“双向闭环”增值激励机制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云东海街道映海南社区作为三水新城的核心区域,居民具有高学历、高技能、年轻化等特点,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在创建“骑手友好小区”过程中,不少党员和群众提出,希望建立志愿服务存储及兑换服务,让他们能结合自身技能和兴趣爱好特长,灵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其他志愿者相对应的服务回报。

映海南社区党委迅速响应,出台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建设方案,并以保利中韵小区为试点进行创建。通过三水通智享家园平台,“时间银行”将服务时长进行“储蓄”,根据累计的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评估,志愿者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电影票等商品奖励或相对应的志愿服务回报。

保利党支部书记徐健介绍,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搭建,积极倡导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社会风尚,用“爱的积分”兑换“爱的回馈”,切实提升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激发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云东海通过丰富志愿服务载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云东海通过丰富志愿服务载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云东海街道围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丰富志愿服务载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时间银行”的建立,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提升了群众对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化。在映海南社区党委书记林思婷看来,搭建“时间银行”平台,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存储与兑换,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激发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志愿红”成为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试金石。通过党建带群建,推动“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融合,形成了“党群共治、资源共享、服务互惠”的家庭互助社区治理新模式。

汇聚邻里力量

书写社区多元共治共享新篇章

作为三水城市客厅,云东海街道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城市更有活力,让小区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深化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和善小区建设中,云东海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辖区资源,组织开展特色化、创新化、常态化的社区活动。

活动人员参观“和善社区”建设情况。

活动人员参观“和善社区”建设情况。

本次推出的“和善社区·邻聚映海南”活力季活动,将引入广场舞、足球比赛等多元文体项目进小区,打造了一个居民乐享、社区和谐、文化浸润的活力平台,将在满足居民多维度需求、增进邻里友谊与互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着力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云东海街道党工委委员李倩萍介绍,接下来,云东海将以映海南“和善小区”和“时间银行”两大项目为抓手,一方面深化“和善小区”品牌内涵,通过打造“骑手友好小区”、建立邻里互助网络、举办传统文化节日等载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培育和善社区文化。

另一方面,将完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优化积分兑换流程,加强社区资源整合,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在全街道进行推广,推动社区“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融合工作向更广、更深层次迈进,全面激活社区资源,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邻里温情,在互动中凝聚共建力量,共同书写“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社区新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张秀蓝

通讯员 三云宣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