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广东如何做到?

289财经热点 2025-05-23 08:30

编者按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毛细血管”,对于吸纳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微企业充分获得金融甘霖,激发小微企业市场活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无疑为破解“融资难”提供了新路径。近日,八部门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从八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广东的政、银、企、担等各方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堵点和痛点,多举措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隐性壁垒,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为了全面展示广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广东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今年一开年,我们就接到了一笔较大的订单。当时我喜忧参半,担忧的是手头上用于接单备料的资金不够。”国品电线相关负责人薛先生说。在前来上门走访的农行中山分行客户经理的协助下,薛先生成功通过小程序获得信用贷100万元,最终顺利接单备货。

这是遍布城乡、涵盖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需求短、小、频、急,再加上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融资难。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广东闻令而动,政、银、担、企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政策协同、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技术赋能的多维支撑下,构建起了“政府搭台、监管引导、银行发力、企业受益”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数据显示,广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已落地见效,截至4月30日,银行机构累计授信总金额2.21万亿元,累放贷款总金额1.66万亿元,累放贷款平均年化利率3.2%左右,工作成效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外贸逆势突围

金融机构给出“定心丸”

走进广东威力电器的车间,一台台高品质的厨卫家电从生产线上运往全球各地。工行中山分行全程协助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让企业获得较低成本的生产资金,一方面为企业制定了远期结售汇、期权等套期保值工具,应对美国贸易及关税政策多次变动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稳定和经营成果。“工行的低成本融资让我们有信心接下更多订单。”企业负责人表示。

外贸逆势突围,金融机构给出“定心丸”。在近期美国关税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可以用更精准的融资服务和风险管理能力,护航小微外贸企业渡过关税调整难关,抓住潜在市场机遇。这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广东落地的生动注脚。

如何让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微企业充分获得“金融甘霖”,激发小微企业市场活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提供了新路径。

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明确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三大目标。次月,广东正式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随着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的展开,面对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如何尽快全面触达、传递政策暖风成为当务之急。广东的答案是——走访千企万户,深入了解企业痛点,对企业的融资难题“望闻问切”。

基于“小微企业名录”,广东以大数据分析筛选出近两年社保缴纳正常的414万户小微经营主体作为首批优先走访目标,将企业清单推送各地,广泛发动镇街、村居、网格员和银行机构力量开展走访、全面摸排。

“原材料价格现在情况如何?”“经营是否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开展新业务有多大的资金缺口?”在佛山市南海区,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伟对居宜轩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融资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分关心。

在茂南区公馆镇,建行茂南支行工作人员与镇长一行穿梭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摸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河源连平生态工业园,工行河源分行行长了解到当地的科技公司因设备采购导致流动资金紧张,迅速为企业发放贷款100万元;在湛江徐闻,广发银行针对菠萝产业链小微企业的需求,推出“菠萝贷”支持带动菠萝酵素等深加工试验项目,保障了60余农户的收益;在汕头,生产遥控打窝船的工业企业面临扩大生产经营的资金缺口,中行汕头分行在走访当天就为该企业发起1000万元贷款的审批……从粤东小商品市场、粤西海上牧场、粤北农场茶园,到珠三角车间园区,金融活水在南粤大地蜿蜒流淌,滋养了一个个创业梦想、支撑着一个个企业成长。

捷报频频传来。广东农行已累计走访小微企业近26万户,累计授信超2900亿元、发放贷款超2300亿,走访和授信客户数、授信和贷款金额均居各行首位……当“千企万户大走访”的足迹深入园区、社区、乡村,一家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被推荐到银行,银企实现了“无缝衔接”。

制度的创新,让“化学反应”正在显现。数据显示,“千企万户大走访”促进银企资金供需精准对接,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去年10月15日至今年4月30日,广东已走访49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

据了解,广东在优先走访的414万户目标企业清单基础上,继续将走访范围拓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和1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并将小微外贸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优先开展走访对接,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监管引导协调

减少落地“温差”

政策方向明确,协调机制建立,如何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让融资之桥合龙?广东通过“政银担企”四方联动,对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的核心区域,茂名市茂南区区政府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市金融监管分局派员参加,并从镇街、部门和银行等单位抽调人员,选优配强组成骨干队伍,大力推动金融赋能罗非鱼“一条鱼”战略。在前期出台《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的基础上,当地有关职能部门主动提供小微企业注册资本、经营状况等情况,让融资审批更精准、更便利。同时,对罗非鱼产业链各环节进行贴息、贴保费,建设产业数据平台,融合大数据以及融资、担保、保险等手段。目前,邮储银行茂名市城区支行打造的罗非鱼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对1065户罗非鱼养殖和加工户予以支持,贷款余额已达6.07亿元。

金融赋能罗非鱼“一条鱼”的故事,是广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效的生动注脚。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的前期摸排走访,广东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信用信息不完善、缺乏抵押物、银企信息衔接不畅”三大堵点痛点对症下药。

顶层设计高效联动,打通政策落地“梗阻”。针对小微企业“喊渴”、银行“喊难”的矛盾局面,广东构建了三级工作机制,组建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有关单位和银行机构参加的省工作专班,尤其是在最贴近基层、最了解小微企业的21个地市、122个区县参照成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区县联动、协同推进的三级工作机制,确保政策精准触达,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4月30日,广东已开通各级专班210个,各级参与政府单位8277家,登记走访人员100939人,对接银行机构一级行180家,开通分支行14384家,参与信贷经理共35739人。

针对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广东架起银企沟通的桥梁。

去年12月5日,一条来自乐昌市两江镇茶坪山口水电站的资金需求信息,通过“粤信服”平台传递到乐昌农商行,原来灾后该企业电站维修资金不足,且没有相关贷款经验。乐昌市工作专班指导乐昌农商行迅速上门对接,启动信贷资金发放程序,在“申报清单”推送的24小时内发放固定资产贷款20万元,成为韶关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首笔为首贷户发放的贷款。

乐昌农商行前往小微企业茶坪山口水电站开展实地走访。    乐昌市工作专班供图

乐昌农商行前往小微企业茶坪山口水电站开展实地走访。    乐昌市工作专班供图

在广东,“粤信服”就是银企沟通的高效信息平台。依托“粤信服”,广东迅速搭建起“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同时推动对接信用广东平台,打通1900多万市场主体的社保、行政管理、失信被执行人等11类企业信用信息,为企业多维度画像,变企业信息为融资信用。

在提升对接精准度方面,广东将申报和推荐清单的“5项标准”,进一步细化为19项可采集、可量化的指标,其中10项从信用广东平台自动调取,省去了大量手工填表的麻烦,大幅降低走访手工信息采集量,有效提升融资对接精准度。

如今,为进一步便利小微企业融资,企业通过“粤信服”小程序能随时随地在线发布融资需求,银行机构则快速响应对接需求,同时专班全程跟踪进度并协调解决困难。

针对缺乏抵押物问题,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尤为重要。广东推动地方性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因地制宜,形成36个广东特色担保产品,覆盖潮州陶瓷、清远农业、汕尾智造等地方特色产业,激发银行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

针对信用信息不完善问题,广东依托信用广东平台多维度数据资源精准识别全省小微企业信用状况,通过小微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协同,为银行贷前准入、贷中授信和贷后风控提供全面支持。

基层政府和银行人员“1+1”走访,网格化分片包干,精准形成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政府“搭台”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银企面对面“牵手”对接融资;引导地方专班、金融机构运用担保产品、风险补偿资金池,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推动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引导降低收费水平……在“政银担企”的密切配合下,信贷资金快速向小微企业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累计发放首贷5.06万户、1570.1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265.5亿元、无还本续贷5066.3亿元。

推动服务下沉

滴灌“千企万户”

在园区车间,与企业围坐一起,问需求集信息,将服务半径延伸到产业末梢;在商贸市场,金融工作人员纾困解难,耐心答疑融资环节的各类棘手问题;在田间地头,解读最新政策,传递利率优惠浇灌希望——广东金融机构的员工既深入田间地头,也来到机器轰鸣的厂区倾听焦虑与期待,让金融真正成为滋养经济的活水。

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广东金融机构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多举措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隐性壁垒,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在组织架构上,多家银行建立了覆盖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的专班机制,并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和操作手册,确定“时间表”“施工图”,以全行资源匹配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在广州,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成立由分行行长任组长、多部门联动的专项工作专班,将普惠指标纳入分支行负责人考核,形成“总行统筹、分行主战、支行主攻”的工作格局。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因为规模小、资产有限,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导致银行在投放贷款时有所顾虑。广东的金融机构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

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增强“敢贷”信心。广东银行机构积极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对于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信贷人员“应免尽免”。如工行中山分行试行中小客户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免责正向积分方案,鼓励信贷人员放下思想包袱。

推动扩围增效,夯实“会贷”基础。广东将首贷、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工作嵌入协调机制,让“首贷更精准、信用更有效、续贷不再难”。例如,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线上信用贷破解小微企业抵质押难题,通过线上无还本续贷实现“一键续贷”,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占比较年初提升2.4个百分点。

推行闭环机制,提升“快贷”水平。广东银行机构利用“数据+模型”,压缩“等贷”时长,实现30天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确保“能贷快贷”。作为首家与广州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立深度合作的银行,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实现客户仅需进行企业税务、征信查询授权,即可完成线上申请贷款、获知贷款预额度、完成合同签署和提款操作。

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人员走访调研企业金融需求。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供图

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人员走访调研企业金融需求。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供图

推动应降尽降,营造“惠贷”环境。广东银行业加强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管理,引导降低收费水平。来自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数据显示,该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4个月年化利率下降22个基点。

产品创新是机制落地的关键支撑。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银行机构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缺抵押、缺担保、缺信用”痛点,推出差异化产品。

在湛江,交通银行湛江分行客户经理了解到,当地水产及养殖业的资金周转需求较大,当即为走访的水产企业和养殖户推荐“饲料快贷”产品,农户无须去银行网点开卡,直接线上操作完成贷款;在茂名市,当地龙头农业企业的1000万元贷款因自身原因无法续贷,建行化州支行运用新产品“厂房快贷”,成功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并且为企业主个人授信250万元,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在广州,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是首家与广州数据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商业银行,并创新推出“光数贷”数据资产融资产品,打通了数据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路径……广东金融机构以产品创新蹚出新路,将政策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省内多家银行表示,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各级专班走访企业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品创新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数读

2024年10月15日至2025年4月30日,广东已走访49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累计授信总金额2.21万亿元,累放贷款总金额1.66万亿元,累放贷款平均年化利率3.2%左右

截至4月30日,广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已开通各级专班210个,各级参与政府单位8277家,登记走访人员100939人,对接银行机构一级行180家,开通分支行14384家,参与信贷经理共35739人,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小微企业更便捷地获得融资服务

广东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近两年社保缴纳正常的414万户小微经营主体,作为优先走访目标企业清单推送各地,广泛发动镇街、村居和网格员力量全面摸排、开展走访。目前,走访范围已拓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和1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推动走访目标全覆盖

广东督导银行机构加大首贷、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累计发放首贷5.06万户1570.1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265.5亿元、无还本续贷5066.3亿

广东将国家明确的“5项标准”细化为19项可采集、可量化的内容,其中10项从政府信息数据中自动调取

“粤信服”平台搭建金融超市,归集上线14468家金融机构的2120款信贷支持产品,推动融资对接高效开展,打通1900多万市场主体包括社保、行政管理、失信被执行人等在内的11类企业信息,着力打通政银企信息壁垒,变企业信息为融资信用

南方+记者 黎华联 陈颖

编辑 张茵 彭奕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