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文化大篷车开进鳌头飞马村,引领夜生活新风尚

作者 颜志雄 2025-08-24 17:36
00:24

茂南文化大篷车开进鳌头飞马村,解锁夜生活新风尚

“以前盼着送电影的车来,幕布一挂就是全村的热闹。现在的大篷车更厉害,唱歌跳舞、有奖问答、讲村里故事,车子旁看书看病、照相吃美食,啥都有,我早早就来占位置了!”

8月23日晚,鳌头镇飞马村桥头广场上,72岁的陈阿公坐在小红凳上,指着停驻的茂南文化大篷车,笑得眼角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数百名村民扶老携幼,齐聚一堂。这辆满载文化与文明服务的“移动文化站”开进飞马村,为革命老区村庄带来了一场远超“看电影”的精彩盛宴。

据悉,茂南文化大篷车是茂南区今年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活动串起十个项目,首站走进飞马村,将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为打通乡村文化“最后一公里”带来多元体验。接下来将陆续走进全区各镇(村)、街道(社区),以“文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盛宴启幕

点亮飞马乡村夜

当晚8点,飞马村舞蹈队登场,《舞蹈串烧》活力四射,演员们的笑容与台下村民的欢呼交织;舞狮、拳术、单刀……飞马武术表演震撼来袭,表演者一拳一脚刚劲有力;歌手带来歌曲串烧,动感旋律让大家不自觉跟着哼唱。

飞马村是革命老区和武术之乡。自十九世纪初期武术大师黄庆龙来到飞马传授武术起,习武之风便在该村蓬勃兴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茂电信化吴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基地。

在村史讲述环节,飞马村故事带着大家回溯往昔,那些关于故乡的奋斗与传承,让村民们听得格外专注。

乡风文明知识有奖问答热闹非凡,题目涉及“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村民们踊跃抢答,在收获小礼品的同时,也把文明理念牢记心间。

“乡村好声音”登场,小歌手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未来的憧憬,青年音乐爱好者带来一首首经典老歌与流行金曲,村民们围坐在舞台前,挥舞手中灯棒,或拿出手机录像,现场气氛热烈。

茂南文化大篷车融合大屏、灯光、声乐等,突破传统文化场馆的空间限制,构建可移动式文化展演中枢,让“深厚村史讲起来”“乡风知识答起来”“美丽村舞跳起来”“非遗文化传起来”“全民K歌唱起来”等活动灵活开展,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有效载体。

民生服务并行

传递基层温情风

在舞台一侧,科普图书阅读区也吸引了村民驻足。一本本涵盖农业技术、生活常识、文学艺术等多领域的书籍整齐摆放,小朋友们在大人的陪同下,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不远处展览区,茂南区博物馆展品陈列的武器收藏吸引了众多村民们驻足观看,有的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有的则与同伴热烈讨论,脸上洋溢着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与热爱。

而在志愿服务和义诊区域,医生为村民们免费测量血压、解答健康问题;理发师们早已摆好工具,围布一铺、剪刀一开,便熟练地为村民修剪头发……“能为村民们的健康生活出一份力,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参加志愿服务的小吴说。

“乡土特产卖起来”和“民间美食吃起来”区域同样人气爆棚。本地特色农产品摆满摊位,猫屎糖、月饼、花生油、大米等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村民挑选购买,为当地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幸福照片拍摄区更是充满温情。“三二一,笑一个!”随着快门声响起,张大姐一家人的笑容被定格。村民们围在摄影灯下,拿号免费拍照,不一会儿,照片就被打印出来了。

从医疗义诊、义剪到免费拍照,这些看似“小事”的服务,实则击中农村群众的“急难愁盼”,茂南文化大篷车将这些文化与民生服务打包上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更传递了情感关怀,让服务下沉不再是单一领域的“独角戏”,而是多部门协同的“大合唱”。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茂南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主办。通过流动模式,让文化与文明服务真正走进基层百姓的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撰文/视频:颜志雄 通讯员 黄春海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刘珺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