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探索径、古树观察课堂、林下物种探秘……在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广东,一个个国有林场正从传统林业基地转型为开放共享的自然教育新课堂。
孩子们在林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孩子们在林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8月27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全省加速构建国有林场自然教育矩阵,目前已建成国有林场类自然教育基地25处、自然教育展馆50余间、自然教育径60余条,惠及社区、学校100余个,年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1500多场,服务青少年超30万人次,让“绿色课堂”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态盛宴。
近年来,广东省国有林场积极探索生态与教育的融合路径,逐步形成集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休闲体验、文旅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闯出了一条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发展自然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
粤北地区依托高山林场开展生态监测研学,粤东地区结合滨海林场探索海陆生态课程,珠三角联动港澳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每年吸引超百万粤港澳青少年走进林场。
沙头角林场深挖梧桐山生态资源,成立专业自然教育部门统筹课程研发,与周边学校共建示范基地,推出“森林溪流自然教育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年均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其打造的“四只小精灵”IP,串联起沉浸式自然课堂,编写的《梧桐山奇幻森林记》等特色教材将在地生态知识转化为趣味读本,塑造“植树育人并重”的发展样板。
广东省沙头角林场。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广东省沙头角林场。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播种育苗、林长课堂、豹猫绘本故事……佛山市云勇林场将文化创意融入自然教育,为凝聚公众护林共识打造鲜活样本。
在云勇林场,“林长课堂”以《我与种子共成长》开启自然教育文化之旅,课程围绕林业核心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生长奥秘。其中,生态绘本《豹猫奇缘》以林场780种植物、180种动物为蓝本,用趣味故事科普生态知识,成为公众了解“珠三角塞罕坝”的窗口。
云勇林场的实践,是广东国有林场深挖生态文化价值的缩影。据统计,全省25处国有林场类自然教育基地已开发超90门特色课程,出版30余本图书,研发70余项文创产品,依托每年粤港澳自然教育季、广东省森林文化周开展各类活动800多场,将国有林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新标杆。
广东省云勇林场。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广东省云勇林场。 通讯员 林荫 供图
南方+记者 曾良科 彭琳
通讯员 林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