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州平山荔枝上演 “新贵接力赛” ,果农腰包鼓起来
6月25日,高州市平山镇大坡咀村的为达果园里,一筐筐硕大红艳的荔枝接连采摘下树,送往冷库分拣打包,一派繁忙景象。“这可是真正的‘金果果’!”果园负责人葛大叔自豪地说。他提到的“岭丰糯”虽属晚熟品种,但行情紧俏、价格坚挺,即使在丰产之年仍能卖出二三十元一斤的好价钱,堪称荔枝界的“新贵”。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葛大叔家的丰收,是平山荔枝产业通过“品种优化”战略抵御市场风险、提升价值的一个缩影。
6月末,当其他荔枝产区采摘渐入尾声,为达果园却依然热火朝天。这边,38元一斤的自研品种“玉湖红”和45元一斤的“冰荔”刚采摘完毕,“岭丰糯”和“井岗红糯”便接续上市。再过两天,两千多斤“仙进奉”又可采收。
“还得加价招5名采摘工,经销商们都等不及催货了。”葛大叔笑着讲述这“甜蜜的烦恼”,“以前荔枝季忙活20天就结束了,现在得忙上整整两个月!”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这种“错峰上市、延长果期”的模式,正是品种优化带来的最直接效益,有效分散了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和风险。
为达果园坐落在水库之畔,600多亩园地依山傍水,规划得井井有条。400亩的传统优势品种“白糖罂”是果园的“压舱石”,稳占市场基本盘;而另外200亩则精心种植着“岭丰糯”“井岗红糯”“玉湖红”“翡翠荔”“冰荔”等新贵品种,它们成功撬开了高端市场大门,显著延长果期,提升市场竞争力。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几年前,这600亩地还全是效益低下的白腊荔枝,近乎荒废。”葛大叔回忆道。2020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团队接手果园,并在各级农业部门指导下启动“换冠”改造工程,让这片“野荔园”重焕生机。
这场改造,本质上是对产业单一化、同质化风险的主动突围。
“如何改造才能效益最大化,是我们思考的核心。”葛大叔坦言,过去品种单一、果期短,导致客户流失严重。因此,改造之初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其中核心就在于“延长供应期”和“丰富产品价值层次”。
在县、镇农业部门的专业指导下,果园的改造思路最终确定:“白糖罂”是平山荔枝的金字招牌,年年早熟上市,价格稳定、销路无忧,必须作为主力稳固基本盘。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高价值新品种,进军高端市场,拉高产业价值线。
这种布局,对稳定区域荔枝价格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早熟品种率先定价,中晚熟优质品种接力支撑。
经过数年的“换冠”改造与试产测产,今年是为达果园新品种量产上市的第一年,便迎来了丰产丰收。“玉湖红5000斤,冰荔2000多斤,井岗红糯2000多斤……”葛大叔细数着“幸福账”,“在丰产背景下,这些新贵品种的净果均价仍高达20多元一斤,真是丰产又丰收!”
平山镇作为茂名荔枝核心优势产区之一,拥有近3万亩荔枝园。独特的库区小气候,滋养出平山荔枝早熟、果大、清甜的鲜明特质。
近年来,平山镇像葛大叔这样勇于“跳出舒适圈”的果农不在少数。“以前在果商眼里,平山荔枝就只有白糖罂。但近两年真是惊喜连连!”年收购量达数十万斤的浙江客商黄老板感慨说,当地涌现的“玉湖红”“翡翠荔”等优质新贵品种,其中不乏自主培育的特色品种,为市场注入满满新鲜感。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南方+ 邹祥亮 拍摄
“平山荔枝”的品牌内涵因此大大丰富,从单一早熟印象,拓展为“品质优异、品种多样、供应期长”的综合优势。直接增强平山荔枝在采购商和消费者心中的议价能力和品牌黏性,对稳定和提升整体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从传统主力“白糖罂”,到“仙进奉”“冰荔”等“新贵”轮番登场,平山荔枝通过“品种优化”战略,换来的是更长的市场供应期和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品种丰富了,果期延长了,果农的腰包也更鼓了。果农们都说,今年的丰收,格外香甜!
撰文/出镜:邱茜 通讯员 梁俊彦
视频:邹祥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