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盘活乡村资源 助推产业上“新”

作者 罗天 2025-07-02 11:31

整合撂荒地种植紫薯,实现丰收增收,带动村民就业;依托茶产业资源打造文旅线路,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引入金融“活水”,解决南瓜种植资金难题,助力产业振兴……

今年以来,阳春市坚持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同时大胆改革创新,通过盘活撂荒地、引进金融“活水”等举措,引导各地走出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推动乡村经济“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河口镇:紫薯丰收 撂荒地变“致富田”

近年来,阳春市河口镇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种植产业,不仅让荒废的土地重焕生机,更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过去,由于地势低洼易积水等原因,河口镇部分农田长期闲置、杂草丛生。为盘活闲置土地,河口镇通过土地流转、土壤改良等方式,将分散的撂荒地整合成连片种植基地,并因地制宜引进高产、耐旱的优质小花叶二代紫薯品种。

“我们提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滴灌节水技术,让贫瘠的土地也能高产,荒地也能种出好紫薯。”河口镇农业技术员陈学琴说。

近日,记者在河口镇梅垌村看到,曾经的撂荒地上,耙田机穿梭往复,工人忙着弯腰采挖地里的紫薯,并将紫薯根据大小分类堆放。种植户告诉记者,除了在梅垌村的70亩撂荒地种植紫薯,他还在河口镇蝉石村利用95亩撂荒地种植了紫薯。目前,紫薯亩产量有4000多斤,每亩每年可增收7000元左右。

“这个紫薯粉糯香甜,消费者很喜欢。”陈学琴介绍,河口镇去年12月份开始种紫薯,可以收到今年七八月份。当地出产的紫薯销路很好,每天都有收购商过来收,大部分销往珠三角。

种植基地里,虽然天气炎热,但采挖紫薯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每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还包一顿中餐。”兼职村民介绍,种植户聘请他们来挖紫薯,给的工钱比别的地方还多一些,而且经常会分给他们一些紫薯。

河口镇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荒地租给有条件的种植户,让有条件的种植户复耕复种,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河口镇从2022年开始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目前已有2645.81亩撂荒耕地成功复耕复种。下一步,河口镇还准备在撂荒地复耕复种芋苗、水果玉米、紫薯等作物,让更多撂荒地成为“致富田”。

圭岗镇:光影助力 打造乡村“茶文旅”IP

近年来,阳春市圭岗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引入农业企业资源,全力打造三大核心茶场。目前,圭岗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细数圭岗镇的主要茶场,大河茶场始终坚持“古法为魂、技术为辅”的融合理念,相关制茶技艺入选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以“广东省五星生态茶园”的认证成功跻身高端市场;泽琳茶场在简朴的茶寮中静享黄茶的清香,茶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茗阳茶场则探索“茶园+研学+康养”新模式,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茶文化旅游体验。

依托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资源,圭岗镇与广东广新盛特投资有限公司在2025年春季共同举办了首届“茶香圭岗・光影振兴”采茶季暨摄影大赛,活动吸引约400名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深度体验,当天茶叶销售额近5万元。

这场活动以光影为画笔,将圭岗茶园的秀丽风光与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尽数展现,推动圭岗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吸引众多游客与茶商的目光,为圭岗茶产业搭建起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2024年起,广东广新盛特投资有限公司陆续出资13万元,助力圭岗镇打造“茶文旅”线路。该企业在水口桥头至马催路段全长8.2公里的村道两侧规模化种植32000株茶树,打造生态茶园观光廊道,串联大河、泽琳两大茶场与县道交通网络;同时,企业打造前哨村至新红村2.5公里茶文旅核心线路,沿线种植7500棵茶树,形成绵延的生态茶园景观带。该项目盘活了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在圭岗掀起了种茶热,2025年圭岗镇各村已种下茶树89520株。

圭岗镇还与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合作,邀请茶叶种植专家深入各茶场,针对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环节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同时,该镇大力开展“生态茶园栽培关键技术”讲座,向茶农和从业者传授先进技术与理念,全方位提升圭岗茶产业的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春湾镇:对接帮扶 金融“活水”助南瓜丰收

近日,阳春市春湾镇清水塘村的贝贝南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该基地春季种植的140亩贝贝南瓜单季产量达60万斤,总产值超120万元。

饱满圆润的贝贝南瓜缀满藤蔓,田间地头一派繁忙。丰收背后,离不开珠海市香洲区驻春湾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倾力支持和金融“活水”灌溉。

2024年底,工作队在日常走访交流中发现,春湾镇太平村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嫦辉引种的贝贝南瓜新品种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试种失败,种植基地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为此,工作队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现实需求出发,与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阳春农商银行春湾支行积极对接。相关金融单位为贝贝南瓜项目量身定制了80万元农业融资担保优惠贷款方案,直接投入到种子采购、农资储备等关键环节。这场资金“及时雨”,有效缓解了种植户的生产资金压力,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致富。

为提升南瓜的种植管理技术、稳定南瓜的收购价格,工作队还牵线搭桥,联系广东瓜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家庭农场合作,提供管理技术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农场吃下“定心丸”。

从融资破冰到丰收满仓,工作队积极发挥金融助农桥梁作用,为重点农业项目引入金融“活水”,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深化“一村一品”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延伸

“新农人”返乡创业 促闲置地变柑田

近年来,阳春市八甲镇联合村委会墩子自然村返乡人士黄树青承包了闲置土地发展茶枝柑产业,推动闲置地变柑田,带动村民的日子也更加甘甜。

从八甲镇出发,驱车大约15公里,便到达墩子自然村。走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挂满小果的茶枝柑,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清香。

2003年,这片茶枝柑园的主人黄树青从湛江市第一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山市小榄镇国粤脚轮有限公司属下纸箱厂工作,一路从普通工人做到了厂长。

2019年,他辞去厂长职务,回到家乡在八甲租赁厂房创办制衣厂,承接来料加工,解决40多名人员就业。2021年,黄树青觉察到陈皮市场很有前景,便以500元一亩的租金承包了墩子自然村的闲置地,种下茶枝柑139亩。

此后,首批采摘的茶枝柑约3000公斤,每公斤售价7.6元,黄树青获得经济收入23000多元,尝到了种植茶枝柑的甜头,信心更足。2024年,黄树青扩大茶枝柑种植面积,先后在潭水镇湖边村、八甲镇俄颈村承包土地270多亩,如今其茶枝柑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扩大种植面积。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除直接销售鲜果外,黄树青还开发制作了小青柑普洱茶、酿造陈皮酒等加工产品,也受到市场欢迎。如今,43岁的黄树青不仅自己创出一片新天地,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黄树青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他还计划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阳春茶枝柑、陈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曹洋 冯恩赐 范绍伦 邹基勇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