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大湖,到7月美呆了!

中国国家地理  2025-07-06 09:37

青海,我国唯一叫“海”的省

却以“湖”的名字命名,它是——

青海湖

它是我国最大湖泊

最大内陆咸水湖,因此:

它本是“海”,陆心之海,古称“西海”

它还是我国最美湖泊

在《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上

专家组和院士组一致将它评为

“中国最美五大湖”第1名

青海湖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06期 龙羊峡附刊 摄影/蔡征

青海湖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06期 龙羊峡附刊  摄影/蔡征

其实,最美的青海湖本身

还有另一项“最美”

它的名字,叫做“7月”——

青海湖进入全年最美时段!

7月的青海湖,美呆了

我国大部分油菜花

在3、4月的春季已然绽放

而青海湖畔的油菜花

要到7、8月间才进入盛放时节

这是油菜花界的“好饭不怕晚”

青海湖畔,蓝黄相间,无边绚烂

7、8月间的青海湖畔油菜花 盛放到了炽烈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马培华

7、8月间的青海湖畔油菜花  盛放到了炽烈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马培华

青海湖东、海晏县北

那里是现实版“在那遥远的地方”

那里因盛开的金露梅、银露梅得名——

金银滩草原

这里,一到7月

就迎来最绚烂时节

绿意伸展,碧野千里

金银滩草原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蔡征

金银滩草原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蔡征

除了无限生机

在这青海湖畔的金银滩上

还曾有过一个格外特殊的“7月”

——1964年7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金银滩的“221厂”组装成功

正是有了青海湖畔的那个“7月”

才有了后来的东方巨响,横空出世

横空出世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孟昭瑞

横空出世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孟昭瑞

图为“221厂”的“7分厂” 生机勃勃的金银滩草原 与厂房旧址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关海彤

图为“221厂”的“7分厂”  生机勃勃的金银滩草原  与厂房旧址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3期  摄影/关海彤

7月的青海湖,避暑的“天花板”

只需一组气温数据

就可直观呈现

在这即将入伏的7月

青海湖畔到底能有多凉快——

从全国各地前往青海湖

省会西宁几乎是必经之地

首先,这里7月的温度

大约只有12℃-24℃

青海湖水系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12期

青海湖水系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12期

其次,7月的青海湖沿线更凉快

比如,海北州海晏县8℃-19℃

门源县7℃-23℃

刚察县7℃-17℃

海西州天峻县5℃-18℃

青海湖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

整个7月的平均气温也只有5℃

这何止凉爽

看上去甚至感到几分寒意

拉脊山及视线延长线上的日月山和青海湖盆地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老J

拉脊山及视线延长线上的日月山和青海湖盆地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老J

四季的青海湖,浓淡总相宜

青海湖海西皮岛 一入盛夏,生机盎然 这里是鸬鹚的王国 因此又叫“鸬鹚岛”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张德海

青海湖海西皮岛  一入盛夏,生机盎然  这里是鸬鹚的王国  因此又叫“鸬鹚岛”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张德海

青海湖会在7月进入最绚烂时节

其实,大湖的一年四季

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生机盎然——

“春天到了,大湖我啊,想开了!”

每年的4月上旬

青海湖悄然开湖

直至中旬完全解冻

湖面重现汪洋般的碧波万顷

4月,大湖开湖↓

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湖面冰封 青海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 藏语称“错布温” 语意均为“青色的海洋”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姜曦

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湖面冰封  青海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  藏语称“错布温”  语意均为“青色的海洋”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姜曦

大约5月左右

青海湖的夏候鸟数量会达到最大值

湟鱼亲鱼们也开始去河口地带产卵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自然保护区 它与数十万候鸟、众多珍稀鸟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02期 摄影/葛玉修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自然保护区  它与数十万候鸟、众多珍稀鸟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02期  摄影/葛玉修

到了7、8月份

青海湖的鸟儿们已跃跃欲试,准备南飞

这时的小湟鱼也从淡水中出生

慢慢游回青海湖中长大

成年后再重返产卵地繁殖后代

大湖内外,生命轮回,生生不息

高寒、高盐、高碱的青海湖 能存活其中的生物寥寥无几 洄游性的湟鱼就是其中之一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12期 摄影/吴立新

高寒、高盐、高碱的青海湖  能存活其中的生物寥寥无几  洄游性的湟鱼就是其中之一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12期  摄影/吴立新

每年刚一过11月

大湖虽沉默不语

但已经与寒冬心照不宣

“白的冰”被默许覆盖“青的海”

羊群可以行走于结冰湖面

快速抵达对岸草场

聪明的牧人还在迁徙途中凿穿冰面

羊群渴了就能喝到冰下湖水

行走于结冰青海湖之上的羊群和牧人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单之蔷

行走于结冰青海湖之上的羊群和牧人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单之蔷

12月的青海湖

汪洋般的湖面虽已广泛结冰

湖边的草原上却成“金色海洋”

12月的青海湖畔成“金色海洋”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7期 摄影/李洋

12月的青海湖畔成“金色海洋”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07期  摄影/李洋

在金色的草海之间

普氏原羚畅快奔跑

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而青海湖环湖地区

也是它们最后的、唯一的家园

普氏原羚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葛玉修

普氏原羚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0期  摄影/葛玉修

如今的青海湖,越来越好

日月山西侧的倒淌河 河如其名—— 倒淌河自东向西注入青海湖 与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相反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许明远

日月山西侧的倒淌河  河如其名——  倒淌河自东向西注入青海湖  与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相反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6期  摄影/许明远

经过多年保护

在青海湖畔

普氏原羚已由2004年的257只

恢复至2024年的3400余只

过去难得一见的黑颈鹤、

黑鹳、大天鹅也频频亮相

在青海湖中

湟鱼从濒临灭绝的状态

恢复为如今“半河清水半河鱼”

作为“中国湖泊的形象大使”

未来的青海湖,会愈发生机盎然

一水一世界 科研人员从青海湖中取到的湖水晶体 微观世界中呈现万紫千红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09期 供图/李志军

一水一世界  科研人员从青海湖中取到的湖水晶体  微观世界中呈现万紫千红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09期  供图/李志军

编辑 傅倩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