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五运,舞动大湾区!7月6日上午,东莞市第八届市民运动会暨2025年时尚运动节广场舞项目在东城体育馆正式开幕。
本次赛事吸引来自全市各镇街(园区)共50支广场舞队伍参与,近千名选手同场竞技,比赛裁判员均为广场舞项目一级裁判员,具有专业资格,对表演节目从服装、队形、台风、表情等多维度对表演进行综合评定。
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全民舞台
“牡丹花开世界这里叫中国,五十六朵娇艳热烈像团火……”在《最美的中国》的深情旋律中,来自东莞各镇街的广场舞爱好者们身着色彩斑斓的特色服饰齐聚赛场,齐跳开场舞。她们中既有精神矍铄的银发长者,也有活力四射的青年群体,随着动感的音乐节拍,舞步轻盈如燕,队形变换有序。
本次比赛精心设置中青年组(18-55岁)与常青组(56-70岁)两大组别,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市民踊跃参与,实现全民健身的全龄覆盖。
“专业性与包容性并重是本届赛事内核。”东莞市中老年体育协会会长未芳英介绍,本届广场舞赛事首次采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全国排舞广场舞推广中心《2021—2024年全国广场舞评分规则指南》作为评分标准。
在候场区,身着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藏族传统服装的东泰老年大学东泰舞蹈队队员们,正为即将上演的节目《我的家乡叫天堂》做最后准备。
这支队伍隶属于东莞市老年大学艺术团。艺术团团长陶关键介绍,本次参赛舞蹈精心编排了融合藏族风情的舞蹈动作,为完美呈现节目主题,还特别选用的华丽民族服饰。
“我们艺术团在过去三年连续夺冠,希望今年也能有个好成绩。”陶关键表示,广场舞对于这些老年队员而言,“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充实感。”
本次比赛的竞赛项目不同往年,采用广场舞自选动作,参赛队伍可选用徒手或扇子、手绢等轻器械表演,极大释放创作空间,将呈现风格多元、兼具艺术与健身价值的精彩节目。
舞台上,舞蹈队员们舒展的手臂扬起莞邑风情,灵动的步伐踏响时代节奏,每一个旋转跳跃间,都展现着新时代东莞市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全民健身・活力东莞”的城市名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着喜庆大红绸衣,手持蒲扇轻摇,南城文旅快乐腰鼓队全员70+岁的“奶奶天团”跳起广场舞来精神矍铄,步伐轻盈,现场风采丝毫不输年轻人。
领队付金英介绍,因队员们不擅长用手机学新舞,她便担起编舞重任。作为腰鼓能手,她将腰鼓元素融入过往表演,今年则尝试新风格创作了《开心奶奶》。
对于比赛成绩,付金英和队员们心态豁达:“参赛就是图个开心,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展现特色。”
营造全城喜迎盛会的健身热潮
作为“十五运”东道主城市之一,本届市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结合广场舞的特色特点,深入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中来。
在东莞这座外来人口众多的“双万城市”,广场舞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地人到这里来,每个社区、小区都有空地,他们就会组织起自己的团队。”未芳英介绍,东莞广场舞项目丰富、覆盖广泛,小区广场、社区活动中心是务工人员和随迁中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项目的主要场所。
“目前,市老体协在全市32个镇街中已建立20多个分会,并积极与政府合作,在多个镇街设立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协会将继续推动东莞广场舞往多样化、专业化发展。”未芳英说。
南城格林阳光舞蹈队舞蹈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现同住格林小城、锦湖时代城两小区。
舞蹈队以自编舞蹈《黄河源头》亮相,舞蹈动作和道具均为队员自编自导,编排约20天。“这支舞蹈特别豪放、震撼,要跳出那个‘野’味。”领队冯金花介绍。
舞蹈队队员普遍高龄,“有79的,有80的,有75左右的。我68岁,是队内最年轻的!”冯金花表示,“广场舞让我们在异乡找到归属感,队员间相处特别融洽,就跟一家人一样。”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和评委选定,以下九支队伍荣获常青组一等奖,他们分别是:莞城彩虹艺术团、东泰老年大学东泰舞蹈队、南城阳光妈咪舞蹈队、老体协万江分会舞蹈队、石碣老体协舞蹈队、樟木头镇柏地社区新月舞蹈队、长安炫梦艺术团、虎门飞华舞队、寮步镇老年学校舞蹈队。在中青年组中获得一等奖的是:黄江凤姐健身队。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本次广场舞比赛,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健身的热情,促进广场舞文化的繁荣发展,展现东莞市民健康、快乐、自信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全民健身成果的集中展示和城市活力的生动体现。”
这场集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广场舞盛宴,以新颖的舞蹈形态令人耳目一新,每一支舞蹈都展现了东莞市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彰显了东莞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也为即将于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注入新活力,在全城营造喜迎盛会的健身热潮,让莞邑活力与运动激情同频共振。
附:获奖名单
撰文:蔡子航
摄影:龚名扬(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