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时许,江门市新会区粤喜社区厨房已热闹非凡。店内窗明几净,选菜区队伍排起长龙,刚出锅的豉汁蒸鱼、香菇蒸鸡、辣椒炒肉等菜品热气腾腾,香味在大厅里四溢弥漫。
“这饭菜荤素搭配,价格实惠,种类又多,对我们独居老人来说,实在太便利了。”66岁的吴阿婆挑选了香菇蒸鸡、蒸南瓜和一份炒薯叶,她笑盈盈地告诉南方+记者,自己几乎每日都来此就餐,“粤喜社区厨房环境宜人,饭菜可口,老朋友们都乐意来。”
新会粤喜社区厨房。
新会粤喜社区厨房。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为老助餐需求日益迫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新会区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将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作为工作切入点,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精心打造“葵乡银龄爱心餐桌”这一惠民项目。该项目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发动区内优质餐饮企业让利经营,为社区长者送上暖心餐食,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粤喜社区厨房作为新会区首批社会餐饮企业老年助餐试点之一,自5月8日起投入试点运营。“我们设置了长者专区,每天推出超过8种适合长者口味的菜品,供他们自助选择。通过让利,仅向长者收取13元,而且长者还可以享受8折优惠的称重计价自选餐食。”粤喜社区厨房厨师长严蓝天介绍道,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长者,甚至只需要支付2元就吃上一顿热乎饭。
粤喜社区厨房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深受长者欢迎。
粤喜社区厨房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深受长者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粤喜社区厨房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基础上,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居民,助力新会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我就住在附近,平时下班来这里吃饭比较快捷。社区厨房出餐快,干净卫生,价钱还公道。”市民陈先生赞不绝口。
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受益。在新会区的积极号召下,粤喜社区厨房、邑喜庄园、德信靓汤(东庆北路店)、景信靓汤、百美云吞(朱紫店)、秋叶面包、仟益烧味、巴贝高餐饮等众多社会餐饮企业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葵乡银龄爱心餐桌”惠民项目,投身老年助餐服务。目前,新会全区共设有47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其中包括39个长者食堂及助餐点、8家社会餐饮企业,覆盖全区11个镇(街),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便捷可口的餐食。
守护最美夕阳红,不仅要让长者吃得好,更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
新会区养老中心。
新会区养老中心。
近年来,新会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度布局银发经济与康养产业,精心打造银湖湾滨海新区银发经济产业园,积极探索“餐饮+养老”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深化医养结合,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新会区养老中心是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的服务机构,也是“医养结合”的典范之作。作为新会区中医院葵湖院区,该养老中心由公立医院兜底管理,共设有1000张床位,划分为医疗区和养老区。中心依托区中医院葵湖院区的医疗资源,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面向新会区户籍及常住老人,提供康养服务、医养服务、日间托养、认知症社区援助等多元化服务,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自去年10月底启用以来,新会区养老中心已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理疗服务69人次,每周四定期举办义剪活动,开展健康宣教、手工兴趣活动33场,惠及长者近400人次。其特色养老服务深受香港长者青睐,已有13名香港长者入住,另有7人正在申请中。
新会区养老中心设有1000张床位。
新会区养老中心设有1000张床位。
从社区厨房的暖心餐食,到养老中心的专业照护,再到居家的贴心服务,新会正精心构建一张覆盖机构、社区、家庭的立体化养老网络。从“暖心餐”到“安心养”,新会探索证明:养老服务的真谛,在于用制度创新守护每个平凡的日子。这或许正是“老有颐养”的湾区答卷。
新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提升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图片:新会发布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