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虾塘掘“真金”!鱼虾蟹混养如何开启新“钱”景?

作者 李怡茜 2025-07-08 20:15

在营仔镇龙营围下洋村的虾塘中,住着三种特别的“贵客”——螃蟹时不时到塘边散步,十分“佛系”;虾则精力旺盛地“扑腾扑腾”兴奋跳跃,鱼相比虾和蟹显得十分内敛,它们和平相处。

素有“万亩虾塘”美誉的营仔镇龙营围,虾塘星罗棋布,构成了广袤的蓝色养殖版图。近年来,当地养殖户突破单一养殖模式的束缚,创新养殖方法,通过租用虾塘混养鱼虾蟹的方式,令虾塘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进而实现了产值的突破,为当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市场倒逼创新

鱼虾蟹混养效益最大化

市场的变化催生出鱼虾蟹混养模式。往昔,单一养虾模式能带来可观收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后来,虾的市场单价下降,单一养虾甚至会陷入亏本的困局。这一局势的变动迫使龙营围下洋村的养殖户们踏上探索新型养殖模式的征程。在摸索与尝试中,鱼虾蟹混养模式应运而生。

“现在,基本上整个下洋村都在采用鱼虾蟹混养的养殖模式。”来自营仔镇龙营围下洋村的养殖户叶振浩介绍。

据叶振浩讲解,鱼虾蟹混养模式巧妙利用了这三种生物的不同特性,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虾塘生态中,鱼通常活动于中下层水面,不过在投食时,它们会游到上层觅食。鱼在中下层的游动会翻动虾塘里的泥土,宛如一位“清洁工”,有助于改善虾塘环境。

而螃蟹则大多在下层活动和觅食,虾吃不完的饲料,正好成了螃蟹的美食。如此一来,便无需再额外为螃蟹投喂饲料,省去了为螃蟹喂食的投入成本——这就相当于养殖螃蟹几乎无需承担喂养成本,只需投入蟹苗成本即可。

站在虾塘边放眼望去,水面平静无波。但当叶振浩把沉入水中的网提捞出水面时,只见数不清的虾在网中活蹦乱跳,溅起层层细碎水花。据悉,以30亩虾塘为例,亩产可达700斤。谈及虾塘的产值,叶振浩直言,采用混养模式后,产值实现了翻倍。

叶振浩拎起筝网,数不清的虾在网中活蹦乱跳。李怡茜#摄

叶振浩拎起筝网,数不清的虾在网中活蹦乱跳。李怡茜#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鱼虾蟹混养模式中,不同生物的成熟周期也各不相同。金鲳鱼生长速度较快,大约2个月就能成熟;虾则需要约3个月的时间才能成熟;而蟹的成熟周期最长,大概需要半年。养殖户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合理安排养殖计划,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养殖操作有技巧

操作简易但讲究不少

伴随排筏发动机的轰鸣声,另一位养殖户叶康华坐在筏上,沿着虾塘缓缓绕行,熟练地投喂起饲料。“通常早上八时和下午五六时各喂一次就行。不过要是想让虾长得更快些,中午也得加喂一次。”叶康华介绍道。

叶康华正在抛撒饲料。李怡茜#摄

叶康华正在抛撒饲料。李怡茜#摄

为协助叶康华顺利完成投喂,叶振浩也开始忙碌起来。“饲料的选择也有门道。在这种混养模式里,投喂还是以虾为主。虾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蛋白量的需求不一样,需要用含有不同蛋白量的饲料。”他一边搬运沉重的饲料,一边继续介绍。

例如,处于幼苗期的虾苗不用喂食饲料;在20天后,虾苗长成如同橡皮筋般粗时,则需投喂破碎料,这一投喂过程大概要持续15天。

除了投喂环节需要讲究,虾塘的水体状态同样是影响鱼虾蟹生长与存活的关键要素。而对水体状态的判断中,也藏有不少学问。“如果水泛黄,意味着水质的酸性较强,需要投石灰或者肥料对水质进行调整;若水体颜色较青绿,则代表水中的菌类和藻类含量处于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叶振浩指着两处状态各异的虾塘,耐心解答。待叶康华回到岸上后,叶振浩打开了水中沉寂许久的机器,另一种轰鸣声在耳边回荡。据了解,这种机器是增氧机,发挥着调节水体含氧量的作用。

增氧机发挥着调节水体含氧量的作用。李怡茜#摄

增氧机发挥着调节水体含氧量的作用。李怡茜#摄

“其实总体而言,养殖的操作难度并不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叶振浩分享自己的养殖心得。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龙营围下洋村的鱼虾蟹混养模式也愈发成熟。从“靠水吃水”到“以水兴业”,营仔镇的养殖户们用智慧与汗水,在万亩碧波中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人物

跨界新农人叶振浩:从IT精英到“虾塘创客”

初见叶振浩,很难将这位戴眼镜的斯文汉子与鱼塘里的养殖户画上等号。但当他卷起裤腿踏入虾塘,熟练操控增氧机的身影,却透着一股“把每件事干到极致”的韧劲。

“别人眼里的稳定,从来不是我的追求。”交谈间,叶振浩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我最早是2008年在安哥拉从事IT行业,在异国他乡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2014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叶振浩回到国内,先后在东莞、广州、佛山等地开办食品厂、经营餐饮店。但市场浪潮汹涌,几轮创业虽攒下经验,却也在账本上留下亏损的印记。

2019年,叶振浩回到家乡廉江担任村干部,看似稳定的工作,却并未让他那颗“爱折腾”的心沉寂。在村里,他主动跟着养殖前辈学习养殖技术,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次跨界之旅。“养殖这个东西,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不难,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像婴儿一样精心照顾。水质稍有变化,水色变绿、变黄,都得及时调整。”叶振浩说,“土地不会辜负用心的人。就像虾塘里的鱼、虾、蟹共生共荣,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能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撰文:甘雨洁 李怡茜

编辑 陈文
校对 蒙骏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