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夜色中的九龙欢乐PARK,灯火璀璨,人流如织。市民们散步、跳舞、嬉戏,尽享休闲时光。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摩天轮上闪烁着“委员聚焦”的字样。同时公园一角,一场主题为“人文赋能 产业蝶变——解码大沥商贸转型与产业集群跃升新路径”的专题协商会正火热进行。会议不仅汇聚了政协委员、业界先锋和政府代表,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聆听。
7月10日,“人文赋能 产业蝶变——解码大沥商贸转型与产业集群跃升新路径”专题协商会举行。
7月10日,“人文赋能 产业蝶变——解码大沥商贸转型与产业集群跃升新路径”专题协商会举行。
2025年是南海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关键之年,“人文”二字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南海的产业大镇、人口大镇,大沥正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核心议题应运而生:文化之力如何精准赋能传统商贸转型?如何驱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破局之问:人文如何赋能产业跃升?
在最新发布的2025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大沥高居全国第六。这里,46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书写着商贸传奇;“中国铝材第一镇”的金字招牌,彰显着产业底蕴。此外,大沥已明确提出以人文经济学统领全局,全力推进“13312”行动计划。驱动城市升级与产业更新进入全新阶段。
“人文搭台,经济唱戏。”大沥镇副镇长高韵翔介绍,坐拥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位、坚实的商贸基础以及可再生金属、内衣等成熟产业链的大沥,正从多方面发力推动人文经济发展。
比如,以九龙欢乐PARK为典范,大沥正在加快探索“公园+主理人+商业”融合路径;打造“主理人经济”,大沥正通过建设主理人商圈、街区、孵化基地等,广纳并培育有创意、有梦想的主理人;结合内衣产业等时尚资源打造佛山中央时尚区,并计划引入更多演艺资源,提升区域时尚魅力。
然而,迈向更高目标,大沥也面临着土地空间受限、城市面貌待提升、小微企业文化资源整合与商业转化能力不足等挑战。如何借助人文力量,实现产业深刻转型与集群能级跃升,成为大沥必须解答的时代命题。这也正是本次专题协商会上热议的焦点。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委员献策:人文赋能的多元路径
带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从人文IP打造、数字化赋能到产业集群协同升级,提出了丰富的前沿见解与实践路径。
大沥镇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婉萍强调文旅活动汇聚人流的重要性。她建议,应充分发挥醒狮、起龙船、灯湖中轴音乐节、稻田音乐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效应,让市民持续感受人文经济发展的活力,实现“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达成品牌与经济效益双赢。
“公园+主理人+商业”这一创新模式,则正在成为大沥以人文重塑城市空间、激活消费场景的鲜活样本。本次活动所在的九龙欢乐PARK,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之作。作为九龙欢乐PARK项目主理人,江婷拥有丰富城市更新与商业运营经验,她分享了九龙欢乐PARK如何基于“源于日常、共同创造”原则打造了“北岸音乐节”“好事公园 集市行乐”等IP,让公园不仅是休闲地,更成为文化体验与社群连接的新空间。
在数字化赋能商贸转型方面,广东新怡内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何俊文结合内衣行业提出建议:通过品牌联名或让用户通过AI工具等参与设计增强品牌粘性;利用社交媒体或AI小程序吸引更广泛的网友参与到大沥商贸转型的过程中;同时,要着力吸引人才“在大沥就业,也要在大沥生活”。
广东省华礼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杰则聚焦产业集群内部协同,提议打造融合历史展示、文化体验、现代交易与智慧服务为一体的商贸文化地标市场;设立支持小微文化项目的“人文创新基金”,激发市场活力;联合高校、设计及投资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文化赋能培训和资源对接,助力创意转化。
现场,高韵翔认真回应委员建议,表示将积极吸纳“金点子”并加快落实。未来大沥将大力引进青年人才,持续擦亮“中国内衣时尚之都”等产业金名片;加速场景美学赋能,结合大沥特色发展银发经济、夜经济等非标业态;依托丰富文旅和产业资源,策划更多主题活动。
“通过人文赋能,推动产业蝶变,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看到:大沥不仅可以做生意,更是一个环境舒适、生活幸福的地方,是近悦远来、充满惊喜的中心城市。”高韵翔说。
采写/拍摄: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麦盛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