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州市对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其中省纵向帮扶组团驻蕉岭县工作队(省市场监管局、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工作队”)榜上有名。工作队以“纵向帮扶+驻镇帮镇扶村”双轮驱动,“县域统筹-镇村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赋能蕉岭乡村振兴,全方位推动蕉岭“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共建食品产业园、建设百亩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地理标志特色镇、建成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入驻一年多来,工作队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数智科技、建筑行业等职能和优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蕉岭县食品大健康、农文旅和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如今,在工作队的帮扶下,蕉岭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一幅崭新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帮扶
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造血”是关键。在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一栋栋现代化标准厂房整齐排列,车间内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全力以赴赶制订单,整个园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热潮。
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现代化厂房林立,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2024年4月,省市场监管局与广州市番禺区、梅州市蕉岭县签订三方共建食品产业园框架协议,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应运而生。同时,省市场监管局还不断发挥职能优势,指导蕉岭县市场监管局出台《食品行业纾困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工作方案》,园区内招商、项目筹建、经济运行三个专班无缝衔接,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梅州市分行为食品产业园“整园授信”10亿元,缓解入驻企业资金问题。如今,广东华鸿生物健康有限公司等20家食品(保健品)企业在此扎根,2024年10月,蕉岭县入选省第二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省市场监管局根据蕉岭的‘长寿’招牌,专项谋划了保健食品发展思路——发展灵芝孢子粉和灵芝茶等大健康产业。”省市场监管局粤西市场稽查办公室副主任,省纵向帮扶驻蕉岭县工作队队长、蕉岭县委副书记肖纯辉介绍道。
走进蕉岭县长潭镇百美村金桔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碧绿的果树漫山遍野,这些果树寄托着村民致富的希望。自2023年3月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共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在百美村升级改造108亩山林地,并成功引种高品质“脆蜜金桔”种苗8000株,建成后可3年挂果、5年丰产,丰产期预计明显提升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邀请了省农科院和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专家,针对种植、销售等环节问题,为金桔‘把脉开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广州代办处副主任、省乡村振兴驻长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周舟告诉记者,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全产业链改造提升的思路开展工作,采取“政、产、学、研、农”发展模式,从高效栽培、品种改良、品牌打造等方面,助力蕉岭金桔成功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蕉岭金桔为地理标志培育产品,擦亮“世界寿乡·富硒蕉岭”品牌。
在着力打造长潭镇金桔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仙草种植,在省市场监管局的牵头下,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立足长潭当地资源禀赋,协助白马村、新泉村发展仙草产业。驻镇工作队在两村建设了仙草种植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仙草种植户,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仙草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格局,让“小仙草”变成“大产业”。“下一步驻镇工作队将协助当地建设仙草加工和仓储基地,全力打造集仙草种植、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周舟表示。
与此同时,省市场监管局还将帮扶力量延伸至蕉岭县的地理标志产品体系建设上。省市场监管局拨付专项资金200万元,争取广州市番禺区配套帮扶资金200万元,在蕉岭县三圳镇布局建设地理标志特色镇,通过摸清桂岭蜂蜜、三圳淮山、蕉岭绿茶、蕉岭冬笋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产销底数,汇集文化展示、线下体验、产品交易等多种功能,打造地标产业综合体。目前,已形成《蕉岭县三圳镇申报地理标志特色镇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并指导蕉岭县制定地标产业发展任务表,推动地标产品驿站、地标产品“一桌菜”、地标产品标准化种植、品牌打造等10项任务落地落实。
科技赋能
为县域发展装上“智慧引擎”
人口数据、土地面积、镇村全貌、重点任务、“七个一”前后对比图……走进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记者在“百千万工程”智慧驾驶舱平台的大屏幕上看到,各类数据以直观、动态的方式呈现着,这里就像是“百千万工程”的“驾驶舱”,能做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数字化支撑。“该平台围绕蕉岭县‘百千万工程’实施需求,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整合县域涉及的多方资源,构建了‘1个指挥中枢平台、5大核心板块、10项重点任务、N项智慧应用’的‘1+5+10+N’立体化功能体系,实现了多个平台数据对接共享。”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驻蕉岭县纵向帮扶工作队队员陈志欣向记者介绍道,“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最强大脑”,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孤岛、质量安全、数据价值沉默等问题,推动城市治理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智慧蕉岭”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相关功能。
据悉,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对口帮扶蕉岭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项目,是加强合作共建的重要载体。该中心驾驶舱位于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1楼,汇集了蕉岭县域基础情况、经济状况、消费投资、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及基础公共服务能力等多方面数据情况,为蕉岭加快建立数字乡村标准化体系、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在蕉岭县“百千万工程”智慧驾驶舱平台的大屏上,节点闪烁,线条流动,网络密集,大屏上展示着蕉岭县各景点的人流量数据。“这些都可以作为重要辅助数据,不断拓展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农文旅发展、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应用场景,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现场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通过大屏对城区几条主干道和各镇村重点区域进行视频巡查。“我们利用无人机对镇容镇貌进行全景航拍,同步对重点点位进行精准拍摄。以往仅依靠镇村干部开展路面巡查,不仅费时费力,更存在巡查盲区导致问题发现滞后。”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道,随着鼠标轻点,覆盖城区及各镇村的立体监控网络即时投射于智慧大屏,“如今通过智慧驾驶舱平台,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将事件详情精准推送至对应职能部门闭环处理。”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驾驶舱平台数字乡村视频AI调度能力,我们还为蕉岭全县每个村居委免费实施并安装至少5路符合‘百千万工程’要求的优质视频点位,形成全县超600路的百千万优质视频一张网。”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蕉岭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完成近200路视频点位安装,剩余点位陆续安装中。
民生改善
增进百姓幸福指数
在蕉岭县实施“免费梅州”用房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分散在各个施工区域紧张地进行施工作业,现场繁忙而有序。“本次改造项目针对本栋楼的一、二层,总面积2400平方米。施工内容包括拆除及外运旧吊顶、石材台面、墙面油漆层;并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如安装铝合金吊顶、翻新墙面油漆、安装照明灯具、安装给水管等。我们是5月28日进场施工的,预计6月30日前可以完工。”广东建工控股驻蕉岭县纵向帮扶工作队队员吴有亮表示,广东建工桂岭建设有限公司为支持蕉岭县“公益+微利、公益项目先行、微利项目保障、动态调整平衡”国企助力机制,投资150万元对桂岭控股集团名下的闲置资产进行改建,以便为更多来蕉岭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等场所,吸引更多人才来蕉岭创新创业和促进项目落地。
蕉岭米香中心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成为白马村网红打卡点。
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长潭镇白马村,一座融合传统客家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美学的乡村田园民宿综合体格外引人注目。据悉,该项目是工作队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协同蕉岭县文旅部门实施改造,将原本闲置的白马村小学打造为集蕉岭米香产业展示、客家山歌文化体验、研学住宿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米香中心”。如今,该综合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持续为白马村汇聚人气。
长潭镇白马村是蕉岭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省级试点的先导区。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以建设白马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线,系统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该项目还荣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景观设计一等奖。如今,由省市场监管局筹集帮扶资金共300万元支持新建的白马村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阵地、新引擎。“今年以来,省局工作队借助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基地、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直播营销服务点等,现在村里的新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集党建、政务、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等于一体的开放空间。”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华表示。
长潭镇白马村是蕉岭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省级试点的先导区。
长潭镇入选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全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长潭镇白马村获评第一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长潭镇新泉村成为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在民生改善方面,省市场监管局投入194万元修复长潭镇高陂村损毁道路约3.1公里并恢复道路路灯80盏;投入221万元在蕉岭县石窟河经济发展示范带重要节点白马村和长潭镇主干道长潭大道开展“三线”整治,推动实施“蕉岭三及第特色美食街沿街景观提升项目”,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同时,工作队还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项目——蕉岭县国道沿线乡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助力蕉城镇、新铺镇、三圳镇、广福镇进行村容村貌及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建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