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记者注意到,5月27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小米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六成。
这也是继去年四季度后小米单季营收再破千亿。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手机×AIoT的核心业务依然贡献了绝大多数营收,达到92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创历史新高。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186亿元。
小米还披露,一季度小米SU7系列汽车交付了75869辆,继续保持单月交付2万辆以上的水平。另据透露,今年4月,小米SU7系列交付超过2.8万台,截至5月21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已超过 25.8 万台。小米方面表示,将全力扩充产能,冲刺2025年全年交付35万台的目标。
高盛在研报指出,小米在AI和IoT领域的战略布局,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AIoT生态系统,未来有望实现强劲增长,成为AI行业最终赢家;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小米SU7 Ultra的推出已经拉开了其豪车业务的序幕,首款SUV车型YU7的推出,也可能成为2025年一个积极催化剂。与此同时,AIoT和智能手机业务也呈现积极增长势头。
南方+记者注意到,近期小米也有诸多亮点,4月小米宣布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该模型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公开测评集上仅用7B参数量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5月,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实现了在芯片、OS、AI三大核心赛道的布局全面落地。全新的SUV车型小米YU7也在5月发布。
这些亮点与小米在研发工作上的高投入密切相关,今年一季度小米研发投入67亿元,同比增长30.1%,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达到30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小米研发人员总数扩至21731人,在5月召开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也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
南方+记者 葛政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