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阳西荔枝,从“种得好”到“卖得火”“卖得值”

作者 赫鹏翀 2025-05-27 07:00

岭南有佳荔,灼灼出红尘。荔枝是夏季水果市场的主角之一,也是阳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广东荔枝主产区之一,阳西激活荔枝产业的“财富密码”,让红红火火的荔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甜蜜产业”。

阳西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也是省内农业大县和渔业大县,这里山海兼优、物产丰饶,现代化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阳西深入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阳西荔枝”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大力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做强做优荔枝产业的同时,阳西已建成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孕育出许多优质荔枝品种。目前,阳西县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收集和培育了国内外荔枝优质品种113个,是省内拥有荔枝品种最多的县域,也激活了荔枝产业发展的“芯片”。

今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约13万亩,产量预计超过9万吨,产值预计超过6.5亿元。随着产销对接渠道的不断畅通,阳西荔枝从“种得好”向“卖得火”“卖得值”跨越,进一步擦亮了“阳西荔枝”金字招牌。

产销对接畅通销路

让“阳西甜”飘得更远

日前,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阳西县举办荔枝产销对接活动,首衡集团组织的采购团以及阳西种植大户代表等参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凝聚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力,加强阳西荔枝种植大户与采购商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阳西荔枝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首衡集团是中国食品流通领域的标杆企业,也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该集团此次组织了24名采购商代表参加产销对接活动,他们对阳西荔枝及其他农产品品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阳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赋予了荔枝更饱满的果肉、更高的甜度和更长的保质期。”首衡集团副总裁杨建飞表示,阳西荔枝相较于其他产区,标准化种植程度和品质稳定性尤为突出。

在阳西期间,采购团一行先后来到阳江市农村盛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沙扒镇北额岭、广东数字农业(阳西)展览馆等地,实地参观了解阳西荔枝的种植规模、生长环境等情况。在产销对接座谈交流环节中,阳西县农业农村局介绍了阳西县2025年荔枝生产情况,阳西种植大户代表分享了种植情况,采购商代表介绍了荔枝市场需求、采购标准及合作意向情况,种植户与采购商在现场交流互动、对接洽谈。

“今年阳西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升,随着采摘季的到来,我们在包装场地、设施、物流、保鲜、冷库、运输工具等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表示,阳西荔枝将坚持品质为先,在提升果品质量、强化品牌营销、拓展销售渠道上持续发力。

通过此次活动,采购商代表对阳西荔枝的优越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合作桥梁,推动产销对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我们计划扩大在阳西的荔枝收购规模,并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和阳西当地的合作社深化合作,搭建直采直销通道,助力阳西荔枝走向全国的商超和电商平台。”一名采购商代表表示。

打造荔枝产业“芯片”

让新品种在阳西“安家落户”

阳西有着300余年的荔枝种植建园历史,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滋养孕育出阳西荔枝的别样清甜。近年来,阳西围绕农业主体、产业链条、多元业态等环节,推动荔枝产业育链、三产融合延链、区域品牌强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打造优势荔枝产业带。

品种是荔枝产业的“芯片”,阳西是目前省内拥有荔枝品种最多的县域,主要品种有玉荷包、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其中,阳西红蜜荔和妃子笑荔枝在“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上荣获金奖,阳西妃子笑、双肩玉荷包和白糖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阳西妃子笑获得“粤字号”农业品牌称号。

近年来,阳西通过参与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与省科研院校合作建设安全优质荔枝龙眼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区域示范基地等,实现了从优“种”到优质、优价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荔农增收。

日前,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品种改良岗位、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秘书处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巨美人”荔枝新品种采前栽培管理技术和品牌营销交流会在阳西县举行,旨在进一步提升“巨美人”荔枝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巨美人”荔枝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16年努力培育而成的。该品种是以“紫娘喜”为母本,“无核荔”为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荔枝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会上,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围绕着会议主题,在荔枝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品牌营销等方面作了交流和经验分享。

此次交流会为“巨美人”荔枝种植、营销等领域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也为该荔枝品牌的市场推广指明了方向。“市场对阳西荔枝的评价很高,品种和品质的提升,以及果农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阳西荔枝扩大出口很有帮助。”中荔农业集团市场总监黎焯锋表示,企业每年在阳西采购100多吨的荔枝用于出口,市场前景很好。

“新农具”助“荔”发展

数字农业实现一路领“鲜”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近年来以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建成了“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科技力量为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依托农业数字化建设的有利契机,阳西建立了数字农民培训体系,通过云讲堂、知识库、专家库等方式,培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随着数字农业技术在阳西的广泛应用,许多农村群众也乐于畅游这片“新蓝海”,将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字化农业科技贯穿到农业产供销全链条当中,也在乡村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生动局面。

在位于儒洞镇的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温湿度、土壤等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回传到合作社监控室,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水果的生长情况。

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东省十大荔枝种植匠”,30多年来,该合作社负责人陈迪一直从事着这份“甜蜜产业”。“我们通过传感器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果园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陈迪介绍说,农业数字化技术在荔枝种植的全链条应用,种出来的荔枝品质更好、产量更高。

作为“广东省示范合作社”“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如今,这里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能够精准提供气象预警、长势监测、病害预警和打药适宜性分析等服务,为荔枝等特色水果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该合作社购置无人机、全自动喷药防虫系统等植保设备后,打药、灌溉等许多劳动密集型工序已由数字化农业设备完成。目前,该合作社正在积极研发低温锁鲜新技术,旨在破解时令水果扎堆上市带来的价低、难卖等问题。

近年来,阳西农村群众将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进一步拓宽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阳西引导本地网红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短视频推广和直播带货活动。阳西县电子商务协会与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上洋、沙扒、儒洞等镇设有代寄点,在荔枝采摘季节帮助农户寄出大量荔枝,有效打通了“从枝头直达舌尖”的物流通路,助力阳西荔枝一路领“鲜”。

□一线实践

“新荔人”返乡就业创业

人才驿站实现镇域全覆盖

今年31岁的陈龙舟是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项目经理,作为一名“90后”的阳西“新荔人”,他不仅成长为种植业的行家里手,近年来还先后获得“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等荣誉。

“2016年我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祖辈几代人都是农民,所以自己也想回到农村建设家乡,回来后也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机遇。”陈龙舟说,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农业经验和技术,所以虚心向老一辈种植能手学习技艺,并且经常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9年时间很快过去了,陈龙舟也从一名青涩的“新荔人”成长为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项目经理。他表示,自己的梦想是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的三产融合发展,让合作社变为一个集观光旅游、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农业科研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更多阳西农村青年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为了让更多“新荔人”能够在家乡实现创业就业,阳西成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各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掌握技能、学会经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

目前,阳西已建成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8个、配套服务基地15个,搭建起“县总站+镇分站+服务基地”的人才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全覆盖。

依托农业数字化建设的一系列成果,阳西建立起数字农民培训体系,通过云讲堂、知识库、专家库等方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农业大讲堂数字平台上架荔枝、程村蚝、茶叶、罗非鱼、阳西海鸭蛋等农技课程,让阳西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小程序观看教学视频,免费获得线上技术培训。

南方+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黄心怡

编辑 张会玲 牛攀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