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飞行员杰克(化名)体检时发现心脏上方竟压着一个纵隔肿瘤,随时可能威胁到他的飞行安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迅速响应,民航院区、胸壁外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龙伟光及医疗团队为杰克施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成功为他摘除心脏上方的“不定时炸弹”,杰克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纵隔肿瘤紧压心脏
今年42岁的俄罗斯籍民航飞行员杰克在北京进行体检时,被检查出心脏上方隐藏着一个大小约2.5cm的纵隔肿瘤,肿瘤与前胸壁紧密粘连。这一结果让杰克大为震惊,也让他对自己的飞行生涯充满了担忧。面对杰克的病情,省二医航空体检鉴定中心联合胸壁外科专家、民航院区常务副院长龙伟光迅速作出了全面评估。
龙伟光副院长指出,纵隔肿瘤若不及时切除,通常会逐渐增大,进一步压迫周围器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晕厥等急症。对于飞行员而言,这种急症的出现不仅可能引发航空失能,更可能威胁到航空安全,甚至导致因健康问题永久停飞,因此,龙伟光副院长建议杰克采取手术治疗。
在征得杰克的同意后,龙伟光副院长团队立即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由于杰克的纵隔肿瘤毗邻心脏、大血管及神经并与前胸壁紧密粘连,手术风险极高。任何微小的操作不慎都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心脏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此外,术后还可能出现感染、气胸或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对于身为飞行员的杰克而言,这些并发症可能直接影响到他的心肺功能或神经功能,从而导致他无法通过航空医学体检,面临停飞的风险。因此,手术必须极为精细,以确保杰克术后能够恢复飞行能力。
为确保手术的精准与顺利,龙伟光副院长团队采用了最先进的三维重建导航技术。首先,通过CT扫描获取了杰克胸部的详细影像资料,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完成了病灶的数字化建模,以便医生们在手术前就可以对肿物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进行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
单孔胸腔镜精准“拆弹”
手术当天,龙伟光副院长带领团队在单孔胸腔镜下,通过一个仅2.5cm大小的小切口,精心解剖、仔细分离,成功将紧压心脏且与胸壁粘连的纵隔肿物完整摘除,并尽可能保留了杰克原有组织的功能,包括肋间以及胸部肌肉的功能。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为良性肿瘤。由于采用了单孔微创手术,杰克的切口小、创口少,术后恢复迅速,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
龙伟光常务副院长及其团队为杰克进行手术治疗。
龙伟光常务副院长及其团队为杰克进行手术治疗。
在住院康复期间,杰克对此次的就医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感慨地说:“非常感谢省二医民航院区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治,我曾以为肿瘤生长在如此危险的位置,我的航空事业可能会因此受到终生的影响。但没想到手术极其微创,经过术后的评估,我将很快就能重新投身于航空事业中。非常感谢省二医民航院区为我所做的一切。”
据龙伟光副院长介绍,纵隔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器官,而是胸腔的一部分区域,位于胸腔中部,两侧胸膜腔之间,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为纵膈胸膜,将其与胸膜腔分开。纵隔虽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区域,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纵隔肿瘤虽然以良性肿瘤居多,但也可能逐渐增大,压迫周边重要器官,并存在癌变风险。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在定期常规体检中增加胸部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纵隔肿瘤。
通讯员:丘绮晴 蒙彦伶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