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河源市紫金县的德润钢铁有限公司举行了“冶金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服务站”双揭牌仪式。该企业二期动工建设后,预计年总产值可突破100亿元,成为河源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紫金县以“五个大抓”(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风貌提升、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为总抓手,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紫金速度”。数据显示,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市前列,GDP总量在全省各县区排名比2022年前移2位。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数据的背后,是紫金县立足实际、创新求变的生动实践。
紫金产业突围的密码,首在精准定位。该县确立“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发展思路,构建协同驱动的产业新格局。以先进材料、新制造、新电子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强势崛起,以紫金蝉茶为龙头的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全县规上企业数量攀升至5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从2022年114.81亿元到2024年133.76亿元的增长。尤为亮眼的是,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从2022年86.87亿元跃升至2024年116.78亿元,增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成为县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产业突围的硬支撑,在于平台载体的创新突破。该县实施“双核驱动+多点多园”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产业平台矩阵。紫城工业园二期西北片区、蓝塘产业新城先进制造业片区建设全面提速,紫金产业园获评2024年省级园区高质量发展优秀等次。企业培育成效同样显著,2023年以来成功培育规上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22年9家增长到2024年13家,立国制药斩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殊荣,德润钢铁正向全市首个百亿级工业企业目标迈进。这些集群的崛起,既印证了紫金产业发展的成色,更擘画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图景。
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展现了紫金产业发展的另一面精彩。结合本地特色资源,紫金全力打造茶叶、丝苗米、柑橘、南药、畜禽、预制菜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以茶产业为主导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带动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31亿元,全市排名第1。其中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成功打造紫金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7个高标准规模化茶叶生产基地,书写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更为可贵的是,紫金县在产业振兴进程中始终践行富民初心。成立了24个强村公司,为周边群众提供多元化增收渠道,龙窝镇茶产业案例入选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13个行政村发展茶叶种植,惠及农户超5000户,解决劳动就业近2万人,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茶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这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产业,在山乡间澎湃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从传统农业县到工业、农业、文旅三产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紫金走出了一条山区县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其转型经验令人瞩目,值得解读。
南方+记者 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