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山湖,一座聚焦数字运动健康的产业高地——数字运动健康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正向人们展现着科技与健康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尖端监测设备、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描绘出一幅智能科技赋能全民健康的美好图景。
7月23日,2025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进入第四天,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5名优秀大学生走进数字运动健康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在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和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广中心,体验运动健康“黑科技”,触摸健康产业数字化的“脉搏”。
尖端科技重新定义运动与健康边界
高原反应监测区、动态游泳池、高尔夫球测试区……走进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从高原模拟室到光学姿态捕捉系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硬核科技”的温度。
2021年,华为最大的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在松山湖升级建成,力图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运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华为智能穿戴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创新能力中心,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整体投资超2亿,总面积达4680㎡。实验室涵盖专业研究区、生态联合检测认证区、运动健康场景孵化区等,覆盖80+专业检测能力。
这里不仅是产品研发的“大脑”,更是运动健康产业的技术标杆。华为智能穿戴硬件产品、创新技术、数字健康服务的研究、测试及孵化也诞生于此。大学生直呼:“这里正以尖端科技重新定义运动与健康的边界!”
在高原反应监测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华为高原模拟室可模拟最高6000米的海拔环境,还可调节温湿度变化,相当于将6000米的高原‘搬回’了实验室。”
实验室里,一套光学姿态捕捉系统同样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系统采用了28个采样率为10000赫兹的红外高速摄像机。通过专业的测试环境,系统可还原人体运动轨迹、关节部位变化、速度和姿态等运动细节,为智能穿戴产品的运动特性提供支撑。
在运动健康场景孵化区,科技正悄然改写日常生活的健康图景。大学生们佩戴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完成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种身体指标的检测,享受便捷而准确的“家庭微体检”。如今,这些设备正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让智能健康监测变得触手可及。
智能体育项目在一站式平台加速向市场转化
创新是松山湖的“最强基因”,也是松山湖的“发展之魂”。
今年,为推动优秀案例的推广应用,加快体育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替代,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广中心在松山湖数字运动健康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启用。
检测评估、体能训练、智慧体育、运动康复、智能控制……来自全国各地的多种优秀体育运动产品遍布中心,大学生们随心选择项目,感受智慧运动的新发展成果。
体感运动、激光射击、VR运动成为大受欢迎的互动项目,现场欢笑声不断,大学生们尽情享受数字科技带来的运动乐趣。运动结束后,智能系统生成个性化的运动报告,大学生们研究起消耗卡路里数、动作完成度等数据,现场做起了“健康管理”。
作为松山湖大力打造智能体育生态体系之举,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广中心是典型案例项目展示、测试、合作对接的一站式平台,将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
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的产业带动效应,结合松山湖的水域、绿地、空域资源禀赋,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联合多方,共建高能级体育科技平台——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广中心,围绕产品开发、集成、验证、展示推广、出海等环节,打造产品以及产业集聚。
如今,放眼松山湖,独特的运动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与竞争优势已经形成。松山湖聚集了华为终端、高驰运动、海瑞斯新材料、思强格尔体育科技、FILA(斐乐)、酷拉锐体育、爱动时代、艾熙运动等一批运动健康相关企业,以及见山跑步科学实验室、艾熙滑板运动研发中心等实验室,产业集群“磁吸效应”持续释放。
在松山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6.91平方米,园区建有35个足球场、209个篮球场、12处全民健身路径、4家公共体育场馆,还建成了深潜水上运动中心,各类体育设施遍布园区,实现了“15分钟文体生活圈”的全面覆盖。
当科技创新遇见人类健康的美好愿景,松山湖的数字运动健康产业探索从未止步。
采写:南方+记者 马新杰 韦基礼
摄影:黄政正
大学生记者 程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