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培育爱农民、懂乡村、会经营的青年兴乡人才,7月15日至18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中山、河源、惠州、潮州)片区标杆班在中山市委党校举办,来自四地的130名青年兴乡代表齐聚中山,通过“理论+考察+沙龙+共创”多维学习方式,共探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开班仪式。 通讯员 李晓婷 供图
开班仪式。 通讯员 李晓婷 供图
本次培训班注重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构建了系统化理论课程体系。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曾小龙深入解读“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乡村创业政策与选品策略,为学员把握政策红利、找准市场定位提供指引。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祁明则聚焦前沿技术,剖析AI与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升级、品牌运营中的创新应用,激发学员用科技撬动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广东省团校副教授李凌鸥结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系统阐述广东推进青年下乡返乡兴乡的实践路径与方法论,引导学员将宏观战略转化为本土化行动方案。
线下阶段结束后,学员将于7月21日至27日通过线上平台继续深入学习。
本次培训班广泛覆盖四地返乡创业等领域兴乡青年,培训特别设置“兴乡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沙龙。活动中,潮州非遗传承人沈锐智展示大锣鼓文化活态传承,惠州乡野计划执行董事朱静分享文旅品牌打造心得,河源乡村干部邹映玲以“番薯干最佳”诠释农产品价值升级,中山三角镇渔业协会秘书长黄卓然揭秘“生鱼变熟鱼”品牌赋能路径等。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通过案例碰撞思维,推动四地资源联动。
结业仪式上,学员分组进行兴乡青年优品品牌共创主题成果汇报,涌现出多个具备区域合作落地潜力的青年兴乡共创项目。
此外,作为承办地,中山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示范效应,安排全体学员深度走访南朗街道崖口村,学习其“六个一”经验,还在沙溪镇圣狮村,探索节庆文化活化与国资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家门口经济”模式,在南区街道曹边村,调研侨房活化的创新实践。
此外,学员们还先后走访佛山市紫南村、珠海市木头冲村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本次培训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关键一环,团中山市委也将持续搭建各区域兴乡青年合作桥梁,推动培训共创成果落地。据悉,2023年12月,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发起,为返乡兴乡青年提供系统性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支持。为进一步夯实培育计划成果,2024年9月由团省委等共同发布成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目前已经有6万人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南方+记者 苑世敏
通讯员 李晓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