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戈隆东
北京时间10月9日清晨,以色列政府、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卡塔尔政府外交部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同时对外发声,确认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



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以军已停止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
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两年,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统计,过去两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6.7万巴勒斯坦人死亡、逾16.9万人受伤。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报告显示,到9月底,加沙地带有逾64万人在粮食安全方面处于最严重的“灾难”阶段,114万人处于次一级的“紧急”阶段,另有39.6万人处于“危机”阶段。一定意义上说,加沙已经变成“地狱之城”,人道主义危机不断恶化。在这种局面下,任何有利于停火止战、解决人道主义危机的行动都应该被鼓励。正是基于此,国际社会普遍对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表示欢迎,也充分肯定有关国家为此作出的外交努力。
根据各方初步披露的信息,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全部20名仍被哈马斯关押的人质将在未来几日内被释放,2023年10月7日后被关押超过两年的数千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将得到释放,立即开放加沙地带5个过境点,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以色列军队则将撤至“商定的界线”。有消息称,被扣押人员或将于10月10日或11日获释。协议的达成是巴以冲突两年后的一个重要突破,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如果双方能够严格执行协议,直接利好至少有三个:一是推动人员交换,使许多家庭得以团聚;二是缓解加沙地带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为当地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三是为下一阶段谈判营造积极氛围,有助于双方在更广泛的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协商,为恢复和平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协议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协议并未解决核心问题,尽管协议中包含了在押人员释放和以色列撤军,但未具体提及哈马斯是否会解除武装、是否参与加沙治理等巴以和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协议只是暂时缓解了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矛盾。另一方面,协议很多内容并不清晰,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以色列在人质获释后继续在加沙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以色列仍有可能抓住其中漏洞,继续在加沙驻军,并随时找借口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哈马斯呼吁各担保国(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以及阿拉伯、伊斯兰和国际社会各方,确保以色列“毫不拖延、毫不规避地全面落实协议内容”,也反映出双方的高度不信任。



停火协议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
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两国方案”的核心在于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作为两个主权国家和平共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遗憾的是,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作为协议基础,不仅将哈马斯和巴民族权力机构排除在加沙治理之外,更只字未提“两国方案”,实质是试图构建由西方主导的共管格局。这种漠视巴勒斯坦核心诉求的安排,意味着巴以和平之路任重道远,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以色列仍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合法地位,只要“两国方案”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加沙的每一次停火都只能是“暂时”。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加沙民众“集体松了一口气”,但离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真正落实“两国方案”,早日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推动中东地区实现长久和平稳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