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位!四会三镇再登全国千强镇

作者 施亮 2025-09-19 11:16

9月19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5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

四会市大沙、龙甫、下茆三镇均再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实现进位,其中,大沙镇由去年804位,进位至今年794位,进位10个名次;龙甫镇由去年955位,进位至今年945位,进位10个名次;下茆镇由去年964位,进位至今年952位,进位12个名次。

四会市大沙、龙甫、下茆三镇均再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实现进位。

四会市大沙、龙甫、下茆三镇均再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实现进位。

大沙镇

大沙镇位于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门户区域,是肇庆市、四会市的东大门,常住人口约6.75万人,下辖13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约86.39平方公里,其中41.62平方公里纳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范围,占市管起步区总面积的79.2%,是肇庆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的主战场、主阵地。

作为肇庆市第二大工业强镇,大沙镇形成“一区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肇庆市第二大工业强镇,大沙镇形成“一区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肇庆市第二大工业强镇,大沙镇形成“一区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以高端铝制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三大主导产业。现有工业企业42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在深交所上市。2025年上半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33亿元,新引进项目(含大产区)82个,计划总投资超158亿元。

大沙镇立足3.4万亩鱼塘水产养殖资源,形成了以加州鲈、桂花、黄骨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罗氏虾、四大家鱼为辅的多样化养殖产业格局。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亿元,连续六年居四会镇街第一。近年来,大沙镇全力打造“大沙渔”产业全链条,通过“政府主导+国资统租+企业承租”的新模式集约了1203亩连片鱼塘建设了四会市美丽渔场,入选肇庆市集成式改革15个典型案例。2025年上半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3亿元。

近年来,大沙镇推进美丽主街改造、城市客厅升级等9个美丽圩镇“七个一”重点项目规划落地;累计种植苗木26052棵,完成“光伏+建筑”24万平方米;“三线”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隆马村2023年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2024年-2025年,大沙镇新增岗美村、安平村、仁马村、陈冲村、富溪村、村美村6个典型村培育,累计完成农房风貌整治2850栋、提升面积超40万平方米,全部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全镇 13 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两年突破1800万元。

大沙镇自然环境优越,拥有独特的桑基鱼田景观以及国家湿地公园、飞鹅岭森林公园、青岐涌、宝胜古寺等生态文明资源。人文底蕴深厚,“佛爷诞”“烧番塔”“大沙花灯”入选肇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举办3届“村BA”及“厂BA”“大沙杯”棒球赛等大型文化活动。

龙甫镇

龙甫镇是1994年组建的行政镇,地域面积79.99平方公里。下辖龙头、蚁田、营脚、燕岭、芙蓉、水口、白石塘7个村委会和龙甫社区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8万人,常住人口1.72万人。该镇位于四会市北郊,地处北江支流浽江中游,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黄金宝地,靠近四会主城区。

龙甫镇全貌。

龙甫镇全貌。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坚持产业强镇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优先方向,推动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规上工业特色企业40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2025年1-8月,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96亿元,赴北京、深圳、苏州等地招商10余次,引进重点项目4个。

农业产业链条建全。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广东广会农牧有限公司牛羊交易项目落地,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420亩全链条产业基地,首期用地于年内启动建设;肇庆实隆农牧鸭苗孵化项目总投资3.13亿元,打造“种鸭养殖-肉鸭深加工-终端销售”全产业链条,预计2025年10月建成投产;芙蓉村肉鸭养殖产业集群项目携手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农业减碳示范标杆工程,成功入选肉鸭养殖剩余物资源化循环经济项目。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力攻坚交通与信息基建,二广高速公路龙甫互通立交征地任务及省道 S118 线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广元大道规划加速推进,深度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积极争取国资平台资金支持,引入运营模式成熟的管理企业,筹建“邻里中心”商业综合体,有序开展前期融资和土地收回工作。

典型镇村品质提升。持续优化美丽圩镇“七个一”工程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生活水平,丰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持续办好为民实事。此外,继续完善龙头村、燕岭村两个省典型村建设,打造蚁田村为第三批省典型村,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四会市廉洁家风文化园位于龙甫镇龙头村,通过廉洁任务墙绘、家训长廊等系列文化载体,展示卢氏家族清廉守正的优良家风,将这座古村打造成了集清廉家风教育、廉政文化展示、廉政文艺创作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

下茆镇

当前,下茆镇进位“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首次本级库税收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46.6%。工业基础日加坚实,逐步实现了镇域经济发展扩量提质、量质并进、能级跃升的生动局面。

下茆镇逐步实现了镇域经济发展扩量提质、量质并进、能级跃升的生动局面。

下茆镇逐步实现了镇域经济发展扩量提质、量质并进、能级跃升的生动局面。

在这里,产业结构实现从“有”到“优”的不断迭代,通过精细化工与金属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的双擎驱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星崛起,以及新型产业增长点不断发力,下茆镇逐步构建“2+1+N”产业发展矩阵,四大工业园区、67家规上企业集群发力,23个在建项目蓄势待发。

2024年,下茆镇不断做大做强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产业,下茆镇农业产值达14.99亿元,增速达7.5%。当前下茆镇通过成立强村公司等集体经营手段,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立足省典型镇村定位,以“工农文旅镇·月下乐善城”为总体发展构思,下茆镇镇域按照不同的区位优势构建出“两心两带四区”发展格局。

2024年,下茆镇聚焦“1+4+7+9+N”建设要求,全面启动“七个一”工程,全力打造“美丽圩镇”,扎实推进城乡融合,通过实施道路提升、碧道建设、房屋外立面改造等项目,镇容镇貌焕然一新,田园风光与现代化设施相得益彰,全面提升了圩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建设品质。同时加快推进全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城镇品质。当前,下茆镇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13个行政村均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颖聪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