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华蔻因产品包装中“Virgin Hair”翻译成“处女发质”而引发热议。
对此9月11日凌晨,施华蔻官方微博进行回应,向公众表达致歉并推进产品说明全面整改。
机械直译引发误解
根据媒体报道,施华蔻专业俏翎烫发套装产品包装上,将英文术语 “Virgin Hair”直接翻译为“处女发质” ,而非美发行业更常用、也更贴切的翻译应为“原生发质”(指未经任何化学处理如烫、染的健康头发)。
施华蔻的翻译不仅不够准确,且引发不必要的联想,让消费者明显感到不适。
此举明显暴露了其在跨文化沟通和细节审核环节存在的疏漏。也给国际品牌本土化发展上了生动一课。
本地化,不止是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更要深刻理解本地的文化语境、社会价值观,机械的直译可能会忽略词语在特定文化中的引申义和情感色彩,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反感。
母公司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翻译门”事件发生在施华蔻母公司汉高集团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投资的背景下。
2025年3月,汉高集团在江苏太仓的工厂一期正式启动,主要生产施华蔻、丝蕴等产品;短短6个月后的9月,太仓工厂二期项目启动,旨在打造技术领先的现代化洗护与美发产品生产基地,甚至将支持沙宣全线洗护产品的生产,并服务整个亚太市场。
汉高集团负责人表示,太仓良好的物流条件、人才储备和营商环境是其持续投资的重要原因。这表明施华蔻背后有强大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支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言而喻。
据了解,施华蔻在中国染发市场发展良好,跻身头部品牌之列,品牌懂得精准把握消费者痛点(如对染发剂刺鼻气味、损伤发质的担忧),推出如“怡然1按染”这类无氨、草本配方、操作简便的产品。
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我们看到本次风波中品牌危机公关反应迅速,并给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也展现了品牌在应对危机时的基本素养。
期望企业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将“尊重本地文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南方+记者 李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