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法院“滴灌式”普法守护乡土金招牌 | 法护新知

作者 颜志雄 2025-09-17 20:16

田埂上,法官引导种植户规范使用“水东芥菜”地理标志;法庭里,法槌敲响涉沉香侵权案庭审;协会内,法官向沉香企业代表们讲解涉沉香产品不正当竞争案例……在茂名市电白区,处处可见法官们穿梭在产业链一线的身影。

作为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承载地,电白的沉香、荔枝、水东芥菜等特色产业持续迸发活力,但也面临着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品牌维权等产业发展痛点,亟需法治力量保驾护航。

依托“一产业一站点”的创新司法服务网络,电白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将精准普法和法律服务的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通过与相关行业协会的深度协作,他们以“滴灌式”普法为笔,共同描绘一幅法治护航乡土特色品牌、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画卷。

站点扎进产业链

普法资源精准滴灌

“带货主播应遵循审慎义务,诋毁同行产品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在电白区沉香产业联合会,驻点法官陈全强正在一场专题普法座谈会上,向会长谢利发及协会会员们讲解知识产权案例。

电白区产业生态多元,既有水东芥菜等传统农业品牌,也聚集着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产业格局。

近年来,知识产权侵权形式日趋复杂,电商盗图、品牌冒用、商业诋毁,以及区别式攀附品牌等新型案件频发,传统单一的普法模式难以应对。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全链条,需司法、行政、行业、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形成保护合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年5月,“电白法院驻区沉香联合会法官工作室”成立,作为服务“五棵树”中沉香树产业的专属站点,率先在沉香产业联合会挂牌。这一创新实践正是电白法院践行司法力量向产业一线延伸理念的生动注脚。

该工作室采用“驻点值班+纠纷化解+巡回审判+联席会议”模式,精准聚焦地理标志培育、商业秘密保护等产业痛点,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

谢利发感觉有了主心骨:“法官工作室就在‘家门口’,定期组织普法讲座,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今后申报电白沉香地理标志特别有帮助,大家心里越来越有底了!”

紧随其后,6月,国家地理标志水东芥菜的司法保护联系点在该区水东芥菜协会落地。法院与协会共建“协会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巡回审判、联合普法等机制,筑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源头保护屏障。

通过法官常态化下沉指导,种植户和企业对水东芥菜等地方品牌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从“被动应对侵权”转向“主动规范经营、筑牢保护屏障”。法治规则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基因。

“法官工作室像常驻法治卫士,及时预警风险,我们按规划发展产业更安心了。”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产业一站点’模式,是电白法院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和茂名市委‘五个一’产业战略的务实举措,核心在于推动司法力量与行业组织深度协作,将普法和服务精准送达产业链源头。”电白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莫挺介绍。

目前,该模式正加速覆盖“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其中,三华李、化橘红等特色产业的司法保护联系点已相继成立,龙眼、罗非鱼等特色产业的司法保护联系点布局正协同相关行业协会稳步推进。

场景化普法

法治课堂开到生产一线

2024年12月,一场特别的庭审在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内举行。

法徽高悬,国徽庄严,电白法院高新法庭法官将法庭直接搬到了产业一线,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两起涉及国家地理标志化橘红的知识产权案件。

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同志、化橘红产业协会会员以及二十余名化橘红种植户、经销商屏息凝神,全程旁听。

“这案子让我明白,保护好我们共有的化橘红品牌标识,就是守住大家的‘金饭碗’!法院这么判,清清楚楚,我们服气!”一边旁听的老种植户吴大爷深受触动。

法官结合案情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法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在产业主体心中深深植入了品牌保护和规则意识的种子。

电白法院的法治课堂远不止于法庭。法官的足迹紧紧跟随农时与生产节奏。

在水东芥菜春耕现场,法官们蹲在田垄边,手把手指导种植户如何规范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

“以前只知道埋头种菜,现在明白了,用好保护好自己的牌子,菜才能卖出好价钱!”种植户李大姐感慨道。

在荔枝挂果的关键期,法官走进荔枝合作社,向果农讲解如何防范品牌被冒用、包装侵权等知识产权风险,提升品牌自我保护意识。

在弥漫着醇厚香气的沉香加工车间,法官则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围坐一堂,剖析商业秘密保护的要点和泄密的法律后果。

这种零距离、伴随式的精准指导,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了听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指南。

如今,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氛围在电白的田间、车间蔚然成风。

在水东芥菜产区,社员们用最朴实的话道出感受:“合同写得清清楚楚,我们水东芥菜这块招牌保得稳稳当当,卖菜价钱稳当,心里特别有底!”

这种源自一线的信心,推动茂名荔枝、化橘红等国家地标品牌价值节节攀升。

电白法院还选派资深法官走进电白区综合性普法栏目《法治电白》,聚焦社会热点,精选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著作权纠纷等典型案例,讲好通俗易懂的法治故事。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该院组织资深法官结合审理的涉农、涉企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法”空中讲堂,有效打通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从田间地头的流动课堂到电视屏幕的“空中讲堂”,场景化普法让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电白法院把庭审开在产业一线,把法条讲在生产节点,让法治意识真正扎根乡土。

多元协同

共筑产业法治屏障

护航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非法院一家之力可成。电白法院着力构建多元共治大格局。

在电白沉香产业联合会,一场由电白法院联合电白检察院、电白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的大型联合普法执法行动正在进行。

执法人员现场展示真假沉香鉴别技巧,法官则权威解读商标侵权、商业诋毁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责任。

“以前市场上鱼龙混杂,消费者难辨真假,我们正规商家也受影响。这次联合行动,打击了害群之马,也教会了大家辨假识真,市场环境清爽多了!”一位沉香商户表示。

这种府院联动、重拳治乱的模式,形成了监管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强大合力,有效整肃了市场秩序。

法官还主动走进广东好味快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法治体检”。通过系统诊断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布局、合规经营等环节,为企业开出精准的“法律良方”,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防范风险,响应国家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号召。

与此同时,电白法院持续拓展司法服务维度,通过法官常态化下沉产业一线,将法律服务精准嵌入产业链各环节,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随着电白司法保护网的织密,法治利剑有效整肃市场秩序,恶意侵权现象得到有力遏制,为产业健康发展扫清障碍,产区品牌使用日益规范。

法治保障转化为企业敢闯敢干的底气:“以前怕仿冒不敢扩产,现在司法到位,我们敢投设备、敢搞创新!”电白某沉香企业负责人指着新生产线坦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正如茂名市农业产业联盟代表所言:“司法保护网越密,特色产业的路就越宽。它让‘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在‘百千万工程’中扎得更稳、跑得更远,最终受益的是千千万万的乡村和农民。”

电白法院“一产业一站点”的创新实践,是基层法院能动司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百千万工程”、精准护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将法治课堂精准滴灌至产业链条的最前沿,深度协同行业协会组织,有效提升了乡土特色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产业振兴筑牢了法治根基。随着司法服务网络向全链条深度覆盖,这一模式将持续释放效能,为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坚实司法力量。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邱少梅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