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油”危害远超想象!很多家庭还在用它炒菜,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广东卫生信息 2025-09-01 13:06

炸圆子、炸鸡排、炸鱼块……金黄色的油炸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炸完食物后,剩下大半锅油,本着节约的原则,很多人会把它留存下来,下次炒菜或继续炸东西用。然而,这种看似节俭的习惯,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什么是“回锅油”?

“回锅油”通常是指炸制食品后回收再次使用的油。食用油经过高温加热,其内部结构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回锅油”有哪些健康隐患?

01

产生致癌物

油脂在高温处理和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致癌物,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杂环胺和丙二醛等。

有研究显示,反复使用7次的“回锅油”中,丙二醛的含量可增加至原来的30倍以上。丙二醛是油脂酸败后的产物,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过量摄入会损伤神经、破坏肠道细胞结构。

02

含有反式脂肪酸

烹调油经煎炸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异构化,形成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会降低人体内“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并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不同油脂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量不同: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在煎炸过程中反式脂肪酸增加较为显著,而花生油的总量相对较低。

03

易氧化酸败

“回锅油”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后,易氧化酸败,产生醛、酮和羧酸等物质,使油脂产生“哈喇味”。此过程还会破坏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营养价值下降,并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氧化酸败产生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会加速人体衰老。

04

营养价值降低

高温油炸会使油脂中宝贵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大大减少。例如,花生油中原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但经过2小时煎炸后,仅剩17%。维生素E在高温下也会被大量破坏,损失率高达70%~90%。

舍不得扔掉,“回锅油”如何合理利用?

若确实觉得弃之可惜,可以采取以下相对安全的方式消耗,但切记不要再次用于高温烹调(如炒菜、煎炸):

  • 凉拌菜或做汤:做凉拌菜或汤品时,加入一小勺剩油,可以提升风味。

  • 和馅:调制饺子、包子馅料时加入,既能方便和馅,又能锁住蔬菜水分,改善口感。

  • 蔬菜焯水:焯烫有异味或草酸含量高的蔬菜时,放入一小勺油,有助于保持蔬菜色泽并减少营养流失。

保存剩油,注意3个细节

若计划保存煎炸后的剩油,务必做好以下3点:

选择烟点高的油:初始煎炸时建议选择一级大豆油、一级葵花籽油、一级菜籽油或一级玉米油等烟点较高的油,并尽量缩短油炸时间。

静置冷却:煎炸完成后立即关火,让油静置冷却后再转移储存。

过滤残渣:用纱布或粗棉布过滤掉油中的黑色杂质,这些杂质会加速油脂变质。

“回锅油”危害大,最好别吃!同时也建议尽量减少食用煎炸食物。

偶尔煎炸食物后剩下的油,如果舍不得丢弃,可以按照上文提到的非高温方式合理利用,但切勿再次用于高温烹调。健康饮食,从细节做起!

编辑:程焕映 温嘉林

责编:韩晓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