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观察丨首发首展成果井喷,湾区“定义”AI机器人产业格局

作者 李荣华;朱洪波 2025-11-14 21:59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在深圳举行。超40万平方米展区内,设置22个专业展区,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展,举办200余场专业活动。

作为主场企业,湾区多家AI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参展,携数十项全球首发、国内领先、行业首创的成果集中亮相,彰显粤港澳大湾区AI机器人“技术孵化-场景验证-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实力。

展会现场,AI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和创新领域有哪些亮点?哪些产品项目是首发首展?整体而言,高交会AI机器人形成哪些趋势?未来AI机器人有哪些挑战?

高交会机器人弹琴表演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高交会机器人弹琴表演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湾区AI机器人产业链创新丰富

今年高交会,各个展区基本可见AI机器人产品。记者探完多个展馆发现,参展的湾区AI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类型丰富多样,涵盖整机厂、灵巧手、驱动传动感知等核心零部件、算力基础设施等。

从整机厂来看,现场参展人形机器人包括宇树、傅利叶、星动纪元、乐聚机器人、赛博格机器人、零次方、逐际动力、松延动力、鹿明机器人、清宝引擎机器人、灵御智能等,轮足机器人也有具微科技、光年创新等。

核心零部件方面,灵巧手、夹爪等及其核心配件,成为展区亮点之一,也是正在形成的新趋势。

兆威机电的仿生灵巧手、星际光年的全球首个小臂一体化高自由度绳驱灵巧手成为众多灵巧手产品的佼佼者。

而多家企业展示了灵巧手部件的最新趋势。比如猿声科技的多维触觉传感器 MultiDT与大面积触觉传感器 HexT,是当前行业内开创性的产品;戴盟机器人最新的DM-TacW系列视触觉传感器,为夹爪等执行终端赋予类人触觉能力,助力复杂场景下的精准操控与自适应交互。现场专家介绍,灵巧手部件已经实现自主国产。

此外,在驱动传动感知等零部件方面,也有突破性成果。同川科技的轻量化机器人谐波关节、拓邦电机的同体积额定推力最大灵巧手电机模组、留形科技的世界首款机器人空间记忆模组,均显著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现场也有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的国之重器参展。比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携手华为及生态伙伴完成了384超节点算力集群的“深圳首秀”。

另外,AI智能体、数字员工等技术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推动数字生产力进入全新阶段。探迹科技现场展示的数字员工在制造业等复杂业务场景中的智能决策与执行能力,成为展会AI应用科技创新的突出亮点;而万兴科技携“AI+视频创意”“AI+绘图创意”“AI+文档效率”等各类创新应用,展示“国产AI+创意软件”最新市场化成果。

高交会机械臂做饮料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高交会机械臂做饮料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首发首展AI机器人成果密集

据组织方介绍,本届高交会首发首展产品占比达20%以上,很多湾区产品项目为行业头部、首款、第一或领先,尤其在AI机器人领域非常明显。

除了前述猿声科技、戴盟机器人等推出核心传感器配件首发产品外,在应用场景方面,本届高交会也有多款产品为首发首展。

医疗健康领域,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携手招商局集团等首次展示“支气管镜机器人辅助肺癌消融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勾勒出未来介入手术的创新蓝图。此外,君柔科技打造全球首款多功能医疗电子皮肤,清源至芯则推出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高通量类器官3D打印机。

消费场景应用领域,荣耀终端首次在高交会展示其自进化AI原生手机Magic8系列,搭载行业首个自进化AI系统。李白眼镜的全球最轻航天级纯钛材质智能眼镜,美矽微的全球首创美矽微全息隐形屏,新工匠社机器人的全球首款搭载人机一体毫秒技术的竞技功夫机器人,盛亚环境的全球首款搭载AI智能技术的水产投料机,均为细分领域首发首展。

此外,电力运维领域,广东电网联合AIRS等深圳机构研制的国内首台电力场景人形机器人“知行者1号”完成高交会首展。该机器人正在服务于十五运会保供电,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支撑。养老领域,全球首款具备自主导航与具身交互能力的智能轮椅星灿Xcan亮相,为未来智能养老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领鹊科技、神州鹰无人机、全感知科技等建筑安防高空清洁机器人,以及食铁兽、星灿智能等割草机器人、肯綮科技等外骨骼机器人,也是功能明确的机器人产品。

五大发展趋势构建生态优势

高交会上,AI应用落地到底呈现哪些趋势?

华为、腾讯及多个国之重器等提供基础设施,也将撑起未来。鸿蒙系统、麒麟芯片、海思半导体、昇腾AI等华为旗下自主尖端成果,首次集体亮相高交会,而腾讯云则展示了业界首个3D世界生成模型。这些核心底层技术,将为湾区AI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模态融合将加速推动AI机器人普及。总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深元人工智能全球首发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 Agent,采用双引擎架构,分钟级生成多智能体集群,已落地金融、医疗等高合规行业,并在刚刚举办的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精彩展示了AI生成数字画卷。

产业技术不断“进化”。鹿明机器人携Lumos LUS2和鹿小明“机器人CP”亮相,LUS2是全球首个实现“1秒弹射起身”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鹿小明是最新研发的mini双足人形机器人,这类技术突破将为未来应用带来支持。

行业垂直渗透持续深化。深铁集团全国首发宇宙线缪子智能探测仪;超像素打造了全球领先的AI视觉算法和产品方案;新智未来开发了全球领先的多模态实时AI交互系统小智AI,推动湾区AI硬件产业集群发展;爱镭仕光影科技的AI数字人全息舱,通过全息投影实现情感识别与自然对话,适配多元营销场景。

资本化步频提速。刚刚参加完十五运火炬传递的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也参展,展示其最新产品。虽然没有像宇树一样打机器人擂台,但乐聚也像宇树、智元一样开启了IPO,有望继优必选、越疆科技之后,成为深圳新的机器人上市公司,这也将吸引更多的湾区AI机器人走向二级资本市场。

“产业链全球领先,未来前景广阔”

本次高交会的AI机器人展区,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内外观众均较多,记者现场也看到,除了国内观众,欧美日韩及阿拉伯等多国观众特别关注AI机器人相关产品。

大湾区AI机器人的未来也广受关注,未来该产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湾区AI机器人产业链的吸引力明显。猿声科技由两名1999年出生的英国留学生创立,因看好大湾区AI机器人前景,于2025年年初在深圳创立该公司,致力于进行具身智能触觉多模态以及电子皮肤等领域技术的自研与产品开发,很快在4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该公司CTO&联合创始人程逸钧是浙江杭州人,其表示,之所以选定在大湾区创业,是这里产业链全球领先,产业协同完善,产品迭代非常快,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

整体来看,广东是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2024年,广东AI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而深圳相关产业链优势也比较突出,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互补共赢格局。

同时,行业仍面临挑战,现场业内人士介绍,如端侧大模型的高端芯片自主创新需突破,初创公司的大模型训练数据依然不足,部分前沿展品量产成本高,具身智能机器人商用挑战依然存在,具备全球共识的AI标准化框架尚未达成等。

依托全产业链基础和潜力,大湾区有望为全球AI机器人产业集群提供“中国方案”。

撰文:李荣华

摄影:朱洪波


编辑 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