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全国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和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交流对接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活动总结展示协作帮扶专项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开展产销对接,促进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与广西、广东与贵州依托“珠江同源、一水相连”的地缘纽带,在产业、就业、消费、教育、医疗、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探索出不少经验,它们也作为典型案例在活动现场进行展示。
万品入湾 消费兴农
五年助销桂、黔农产品金额达2118亿元
“羊肉好卖,被广州客户包场了!”近日,在广州举行的202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文旅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上,都安农业农村局局长韦宇欣喜地表示,都安羊肉凭借肉嫩、无膻味等特点,成功打开大湾区市场。
都安羊肉能成功打开大湾区市场,正是广东实施“四大硬招”推动“万品入湾”的系统性工程——聚焦“粤助兴农 万品入湾”目标,广东通过建设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设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农产品驿站、运用“媒体+”赋能、共建共享平台渠道四大举措,持续推动协作地区农产品进入湾区市场。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采购助销广西、贵州农产品金额达2118亿元。
如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为11个协作省份提供2万多平方米三年免租展馆,已建成44个帮扶实体馆、95个线上商城,汇集800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同时,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71个助农驿站、279个专柜,累计销售额突破1.5亿元,有效打通消费帮扶“最后一公里”。
此外,贵州“一码贵州”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同步发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线下专馆和线上专区,推动“从泥巴到嘴巴”的全链条服务。2025年,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广东帮助采购或销售贵州农特产品195.63亿元。
“粤桂帮扶让我们这些民族企业能够带‘土特产’走出大山,有了在大湾区展示的机会。”来自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的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培兰在广博会后感慨道,消费帮扶正让协作地区的“好山好水好味道”,加速融入湾区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持久动力。
职教育人 技能兴乡
每年选派超1300名技术人才赴广西
“现在来‘零工市场’找工作,不仅能学技能,还能挣钱。”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阳光快聘”零工市场,47岁的吴美佳一边熟练地操作擀面杖,一边高兴地说。这里每天人来人往,成为许多劳动者实现就业转型的起点。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是东西部劳务协作从“输血”转向“造血”的关键。据了解,粤桂协作每年选派超1300名技术人才赴广西,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上千场,帮助劳动者把“力气活”变成“技术活”,让“短期赚钱”走向“端稳饭碗”。
2022年7月,“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单位从最初的21家扩展至如今的95家,涵盖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着力打通“培训—认证—就业—服务”全链条,推动粤桂劳务协作向系统化、高质量迈进。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成为粤黔、粤桂劳务协作的重要支撑。广州市打造“广东技工·广州港班”智力帮扶项目,携手贵州毕节等对口帮扶地区探索形成“2+1智力帮扶”模式,培养港口技能人才。2017年以来,该项目累计投入超450万元,开设9期订单班,招收学员300多名,并带动广汽、广药、广州地铁等18家企业开办同类型订单班70多个,培训学员超3000人。
深圳市则紧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比亚迪公司与广西10所职业院校共建“政校企合作联盟”,成立比亚迪产业学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创新开设的“新能源汽车冠名班”,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395万元,培训学员1300多人,输送900多名学生实习就业。
“劳务合作是东西部协作最贴近群众的‘民生纽带’。”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何玲玲指出,通过品牌化培育、标准化培训和规模化输出,劳务品牌成为连接劳动力市场供需两端的信任纽带,真正实现了“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片就业、做强一个产业、赋能一方振兴”的良性循环。
南方+见习记者 王悦阳 记者 黄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