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还有两股冷空气,这个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南方+  2025-10-23 18:44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最近,冷空气降温效果十足,广东人的外套总算不用藏在衣柜“发霉”了。而北方不少地方更是“一夜入冬”,大雪飘飞,棉袄已经安排上。

这次降温如此明显,不少网友开始讨论:今年是冷冬吗?

最近,世界气象组织和我国的国家气候中心都发出预测:赤道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在拉尼娜的大气候背景下,今年冬天到底会不会更冷?

一周内还有2股冷空气袭来

大致从10月14日开始,一股冷空气源源不断进入我国,北方不少地方银装素裹。

在22日,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和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出现降雪或雨夹雪。预计一直到24日8时,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西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都将有大雪或暴雪。

10月18日,行人身穿羽绒服行走在北京街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8日,行人身穿羽绒服行走在北京街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气温看,在今天早上8时许,我国北方多地气温已经达到零下,漠河一带更是低于零下12℃。

这股冷空气也给广东带来明显降温,昨天,韶关、清远北部、河源、梅州北部市县的最低温在13℃-14℃。

根据中国天气微博消息,未来一周还有两股冷气影响我国。

第一股就在本周末,25-26日,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6℃,局地降温8℃以上。

第二股更强,在28-29日,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气温下降4℃-8℃、局地10℃以上;30-31日,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气温下降4℃-8℃,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北地区南部的局部地区下降10℃左右。

“今年可能出现冷冬”的说法准确吗?

在广东,当热了很长一段时间,气温忽然明显降低时,不少人有了“冬天”的感觉。近期,甚至有说法“今年冬天气温很低,将是超级冷冬”。

是这样吗?

当我们在讨论冷不冷时,更多是在表达体感温度,也即寒冷是一种感觉。

体感温度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风、湿度也很重要。

中国气象局原公共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介绍,一般来说,0℃以上时,风增强2级体感温度大概降温3℃-5℃;如果零下,体感温度可能降温6℃-8℃。同时还有湿度,如果环境湿度较高,因为湿气蒸发过程中吸热,所以会让体感气温更低。

10月18日,北京迎来寒潮天气,几名游客在顶风行走。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8日,北京迎来寒潮天气,几名游客在顶风行走。图片来源:新华社

讲完体感温度,再来解释冷冬和暖冬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两个标准,冷冬或暖冬,是指冬季平均气温低于或高于气候平均值一定程度的气候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章大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国家标准,如果超过50%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或暖冬标准,这一年的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暖冬。

所以,冷冬、暖冬不是事前预测概念,而是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标准,冬季是指当年12月至明年2月的3个月时间,因此要等到明年3月才能判定我们今年经历的是冷冬还是暖冬。

所以,如果现在有人信誓旦旦地判断说“今年将是冷冬”,这种说法在官方看来并不准确。

赤道太平洋的拉尼娜正在形成

其实大家对“冷冬”的讨论,是想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这和气候有关。

近期,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分海域表面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又是“老朋友”拉尼娜,近些年来常见它的身影。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而暖海水在太平洋西部堆积的现象。

6月24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人们在寒潮天气下出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6月24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人们在寒潮天气下出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了更准确监控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出没规律,气象学家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划定4块指标海区。当关键区NINO3.4区(指西经170度-西经120度、北纬5度-南纬5度,位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一片海域)的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就显示拉尼娜正在形成;当持续5个月以上,就判定拉尼娜正式出现。

在10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文,预测2025年11月-2026年1月,NINO3.4区和NINO3区的海温将下降,并有可能转变为弱拉尼娜现象;而西太平洋海温的持续偏高有利于维持强劲的东西海温梯度,进而加强赤道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

今年冬季我国气温将接近同期或偏暖

通常来说,当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1950年以来,拉尼娜共出现15次,由于有时拉尼娜会长时间出现并持续数年,因此算起来登场的年份共有20年,而其中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平均值)偏低的年份就有17年,例如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便与拉尼娜有关。

但是,拉尼娜并不能完全和极端冷挂钩。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的拉尼娜年也出现过冬季偏暖。比如2021年、2022年虽然是拉尼娜年,但从全年平均气温来看依然是偏暖的。

章大全进一步解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

10月19日,哈尔滨市区雪后景色。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9日,哈尔滨市区雪后景色。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信息,以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也就是说,2025年12月-2026年2月,从3个月平均气温看,初步判断我国或许不会出现冷冬。但拆分到天,会出现比较冷或比较暖的情况,这就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规避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的不利影响。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降温来袭,大家看天气预报时也不能光看温度,还要关注风、湿,及时调整穿衣策略。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微博、世界气象组织官网

采写:话题研究员 张子俊

策划:张哲 丁晓然

编辑 宋佳宁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