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孔肺部精准活检!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做到了
继腔镜手术机器人之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机器人再“上新”!7月16日,珠江医院胸外科乔贵宾主任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批国产支气管镜机器人辅助下的肺部活检手术。这场耗时仅30分钟的经鼻腔“无痕”活检,标志着国产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肺部疾病诊断领域实现新跨越。
国产支气管镜机器人助力深部肺结节活检
60多岁的张姨(化名)2023年查出肺癌,于外院手术进行了右肺中叶楔形切除。近日在珠江医院复查,右肺中叶再次发现7-8毫米结节。良性还是恶性?担心癌症复发的张姨焦虑不已。单看影像结果,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需要进行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术前,乔贵宾将患者肺部CT影像导入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规划软件中,系统生成该患者肺部解剖结构的三维高精度模型。
术中,通过特殊设计的操作手柄,乔贵宾根据软件指引导航,精准控制支气管镜,通过患者的鼻腔到达目标位置,并顺利完成活检。手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麻醉医生团队全程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乔贵宾称,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仅耗时30分钟,术中病理显示为良性,术后即刻苏醒的张姨终于放下心中的大石头。
肺癌防控形势严峻,早诊早筛是关键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我国癌症首位。我国每年肺癌新发超80万例,相当于每分钟1.5人确诊。更严峻的是,约70%患者初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20%。
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的关键。当前,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肺部结节被检出,但最终确诊还需要通过“金标准”即病理检查予以确认。
目前,肺部病变诊断主要依赖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乔贵宾解释,支气管镜活检依赖医生手动操作,无法到达深部病灶。如果采取经皮穿刺的方式,一方面手术本身有创伤,操作不慎还会出现气胸、出血等风险。
乔贵宾说,相比传统活检方式,支气管镜机器人不仅能减少组织损伤,且操作时间短,明显减轻并发症,而且覆盖传统器械盲区,实现误差小于1毫米的精准导航。“我们希望借助机器人等创新方式,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能力,实现肺癌更精准地早期诊治,提升肺癌生存率。”他表示。
采写/剪辑:南方+记者 黄锦辉
通讯员 马彦 伍晓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