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普宁市流沙东街道溪心村,崭新的村道平坦宽阔,小公园里绿树成荫,老人小孩怡然自乐,犹如繁华都市中的一处“小桃源”。
溪心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溪心村“洗心革面”,干群一步一个脚印,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干,脏乱差的人居环境逐步变得宜居,薄弱的村集体经济逐步变得可观,为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交出一份生动的答卷。
基础设施升级
“安心道”为民解忧
曾经,溪心村的泥土村道一直是村民的“心病”,晴天扬尘、雨天积水,群众出行十分不便。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溪心村全力推进村道硬底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30万元完成学校西路、村址东路硬底化工程,投入资金60万元完成桥头片道路硬底化、绿化工程,一条条泥泞路变身“安心道”,彻底告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困境。
“以前雨天送小孩上学,深一脚浅一脚踩泥巴;现在水泥路平平整整,心里别提多敞亮!”村民道出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获得感。
“脏点”变身“景点”
干群共绘生态画卷
溪心村曾被黑臭水体环绕,夏季水面漂满垃圾,腥臭难闻,蚊虫肆虐,路人只能掩鼻而过,村民更是苦不堪言。
近年来,溪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时定点、门前三包、自查自改”模式,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带头落实定时定点、门前三包措施,同时按照网格责任划分,由分片干部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卫生问题通过村卫生监督群进行立行立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村容村貌从“视觉污染”向“生态画卷”转变。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仅2024年就清淤水塘面积达42000平方米,清淤量1200立方米,让堵塞的河道重焕通畅活力。
广大群众看到溪心村党组织坚持边整治边提升村的人居环境,不少“脏点”变身“景点”,在村党组织的发动下,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如村老人会捐款12万元、村筹资共投入28万元将废弃露天厕所改造为集绿化景观、健身设施于一体的小公园,成为村民散步、健身、休闲的“幸福驿站”,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日常。
闲置空地变“聚宝盆”
集体经济“自我造血”
“自家新能源车在家门口就能充电,村里还多了这么多停车位。最担心的充电和停车问题都解决了,大家方便又舒心!”一位新买了新能源车的村民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为解决村民们对新能源公共充电桩进村的迫切需求,溪心村党组织积极谋划,在广泛摸实情、听民意的基础上,与昇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村集体提供场地,企业负责设备投资与运营,收益按比例分成,既解决了群众“充电难、私拉乱接”的隐患,又让闲置土地焕发新价值,为村集体开辟了“资源变资产”的新路径。
溪心村还积极摸排辖区内零碎的闲置空地,并进行“微改造”,规划建设停车位,既缓解了停车压力、美化了环境,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
从“沉睡的闲置资源”到“活跃的增收资产”,溪心村实现了集体经济从“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跨越,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三年来,溪心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接下来,溪心村将继续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凝聚发展的坚实合力,按照“两可两有”的要求,强化“六项建设”,推进“三城融合”,用摸得着、看得见的成果让溪心村群众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南方+记者 林捷勇
资料来源:流沙东街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