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
(如祺出行CEO蒋华:出行服务未来必然是Robotaxi,时长共25秒)
如何理解如祺出行“Robotaxi+”战略?
7月23日,如祺出行发布“Robotaxi+”战略,将基于出行平台资源聚合优势和运营服务经验,面向各地方监管机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及其他生态合作方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共同加速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按照“Robotaxi+”战略规划,如祺出行计划在未来5年将Robotaxi运营覆盖至100个核心城市,并将在Robotaxi车队规模和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投入发展,拟与合作伙伴构建超万辆规模的Robotaxi车队,并计划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建成覆盖100个核心城市的Robotaxi三级运维网络,形成可支撑每年10万辆Robotaxi线下运维的综合能力。
当前,Robotaxi作为人工智能在出行行业的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已成为出行服务领域高确定性趋势。据高盛研究报告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将经历爆发式增长,至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0亿美元,相比2025年增长近700倍,超过25%的共享出行运力将由Robotaxi贡献。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如祺出行“Robotaxi+”战略?该战略又透露出未来Robotaxi哪些发展新趋势?
①
优在“系统化”
“出行服务的未来必然是Robotaxi。”
7月23日,在如祺出行战略发布会上,如祺出行CEO蒋华表示,Robotaxi赛道已经进入比拼落地能力阶段,能否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决定玩家们是否有资格在这个赛道走下去。
怎么理解?
如果说以前Robotaxi是比拼技术的落地能力,那么随着Robotaxi逐步在各个城市试点铺开,未来竞争则是开始转向了“系统能力”,即就是Robotaxi的车队规模和运营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国内布局Robotaxi领域的头部企业,如祺出行前瞻的看到这个趋势,这也是为何发布“Robotaxi+”战略的一个主要原因。
按照规划,如祺出行将围绕着“星火计划”“星河计划”两大拓展计划。
其中,“星火计划”聚焦扩大Robotaxi运营范围和规模,通过对外输出全套标准化Robotaxi运营模式,拟在未来5年覆盖100个核心城市,并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超万辆规模的Robotaxi车队。
而“星河计划”则围绕Robotaxi线下运维刚需展开。如祺出行拟在未来5年推动10亿级投资计划,在100个核心城市建设Robotaxi三级运维网络,包括提供充电、简单清洁等高频刚需服务的如祺Robotaxi速应场、车辆“智能诊疗中枢”如祺Robotaxi维保站,以及“全域运营智能大脑”如祺Robotaxi枢纽中心,总量预计达1000个,形成可支撑每年10万辆Robotaxi线下运维的综合能力。
实际上,这也是行业首个聚焦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运营基础设施网络。
具体而言,如祺Robotaxi速应场是覆盖城市全域的基础运维节点,提供充电、应急停车以及简单清洁等高频刚需服务;如祺Robotaxi维保站则是车辆的“智能诊疗中枢”,将构建 “检测-诊断-维修-养护” 全链条智能服务体系;而作为“全域运营智能大脑”的如祺Robotaxi枢纽中心,主要承担整合城市级运营调度、大规模停车、传感器检测标定、数据存储、补能、清洁、维修保养等综合功能。
蒋华在发布会上直言,如祺出行要坚定不移地做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的破局者与领跑者。
②
重在“开放性”
这家专注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布局的共享出行企业,如祺出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不仅背靠着广汽集团、腾讯、滴滴等巨头,还拥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的加持,是大湾区汽车与ICT产业跨界融合的代表之一,也是探索未来智慧出行运营的主要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底,如祺出行平台运营的Robotaxi运力超300辆,服务覆盖广州南沙,深圳宝安、南山,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运营站点超4000个,自有车队安全运营超400万公里。以广州南沙为例,如祺Robotaxi 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80%。
目前,如祺出行正推进与行业主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战略合作,将陆续接入多种Robotaxi,扩大平台运营的Robotaxi运力规模。事实上,在“Robotaxi+”战略中,“+”的含义还有开放的意思,即开放性“Robotaxi+”平台,面向行业所有符合本地监管标准的Robotaxi开放运营。
一方面,对比全球自动驾驶运营平台来看,如祺出行就是希望成为与Uber类似的不同流派自动驾驶技术整合者。
以Uber为例,随着Robotaxi全球加快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已先后与Uber展开合作补足运营短板,同时Uber通过合作快速扩充全球Robotaxi运力规模。尤其是进入上半年以来,全球移动出行鼻祖Uber持续在扩充Robotaxi合作伙伴矩阵,包括Waymo、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已先后加入Uber阵营,引发全球关注。7月,Uber又宣布分别向自动驾驶公司Nuro和汽车制造商Lucid投资数亿美元,支持未来6年超过2万台无人车的落地。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如祺出行正将网约车时代中国出行平台特有的、通过运力机构合作实现高速扩张的模式复制到Robotaxi领域,传统网约车运力机构在未来也有机会进一步扩展为如祺出行的“Robotaxi+”运力合作伙伴。
在本次战略发布会上,如祺出行分别与广汽商贸、广汽能源,以及来自广州、杭州等地的4家Robotaxi资产战略伙伴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Robotaxi车队及运维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这种开放性或者让如祺出行走出新的路径。当前,在全国多地在积极推进Robotaix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国内多数出行平台选择绑定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布局Robotaxi的做法,而如祺出行的新模式或有助于平台在Robotaxi商业化初期快速扩充Robotaxi车辆规模,推动Robotaxi更快规模化应用。
南方+记者 郭小戈 实习生 杨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