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是一种破坏力极强
对人类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洪灾损失总量居高不下
防洪问题十分突出
案例简述
截至2025年7月28日24时,北京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
2025年7月22日凌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局部地区6小时累计降雨量超326毫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发生山洪灾害,冲毁及损坏房屋19套,造成2人死亡、10人失联。
2024年4月,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发生8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江西、广东等17省(区、市)159.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4人,紧急转移安置12.4万人,倒塌房屋800余间,损坏房屋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9.8亿元,灾害损失为近10年同期最重。
强降雨引发的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极大损失
此时,做好防洪泄洪工作
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何水库“非泄不可”?
泄洪与分洪、蓄洪
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开几孔怎么判断?
这些小知识一图Get!
在防御流域性大洪水关键时刻
我们还拥有一张不可替代的“底牌”
那就是蓄滞洪区
关于蓄滞洪区 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蓄滞洪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历史上也大多为江河洪水天然的滞蓄场所。
其主要作用,是分蓄超出河道泄洪能力的洪水,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蓄滞洪区的功能有哪些
1. 行洪区: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来临时宣泄洪水的区域
2. 分洪区:是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额洪水的区域
3. 蓄洪区:指用于暂时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额洪水,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
4. 滞洪区:具有“上吞下吐”能力,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削减洪峰或短期阻滞作用
目前,我国已建设98处国家蓄滞洪区,分蓄洪容积达1090亿立方米。
其中长江流域44处、黄河流域2处、海河流域28处、淮河流域21处、松花江流域2处、珠江流域1处。
其启用有严格标准:当洪水超河道承载能力时,由防汛指挥机构按权限下达命令,经黄色预警准备、橙色预警转移、红色预警泄洪三阶段,确保“分得进、蓄得住、人安全”。
近年来
当流域面临特大洪水威胁的紧要关头
蓄滞洪区一次次挺身而出
以其独特的调蓄功能化解危机
为防洪大局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0年汛期,淮河流域及时启用蒙洼蓄滞洪区开闸分洪,守住了重要堤防和重要城市的防洪安全。
2023年8月,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启用,对减轻中下游沿线防洪压力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默默坚守的蓄滞洪区
到日夜运转的堤防、水库
等各类防洪泄洪工程
是它们共同构筑起坚固防线
在一次次洪水中彰显了硬核力量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若遇汛情
请务必牢记安全第一
听从指挥、科学避险
愿每一次风雨过后,都有平安相伴
来源:中国水事、央视新闻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