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坍塌前,87岁老人住进了“定制小屋”丨阳西县众志成城打赢“韦帕”防御战

作者 张嘉元 2025-07-22 08:30

“幸好在台风来临前,村干部帮我们从老房子里搬出来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7月21日下午,阳西县儒洞镇福安村87岁村民刘爱珍看到村党支部书记陈俊越时,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顺着刘爱珍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她原本居住的老房子,部分屋顶已坍塌。

87岁老人不愿搬离

时间回到台风登陆前,7月18日上午,台风“韦帕”即将来袭。

尽管当时依然晴空万里,但陈俊越依旧放心不下。他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排查,发现刘爱珍的房子已居住多年,在台风中并不安全。

刘爱珍今年已87岁,在这间老宅里住了大半辈子。由于她身体不太好,她的两名儿子一直同住,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发现隐患后,村干部们马上与刘爱珍及其家人进行沟通,希望他们搬到安置点。

然而,老太太并不愿意离开老宅。刘爱珍患有脚疾,走多几步路便会脚疼,而且她认准“八十不过夜”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前往安置点。面对老太太的执着,陈俊越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在老宅旁边装一个钢结构板房,以解燃眉之急。在村干部的协调联系下,购置的板房当天下午就装到了老宅旁边。

19日,台风愈发临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众人忙活了一整天,终于将刘爱珍家里的床铺等家具及生活用品搬到了板房中,还装上了空调、冰箱等家电,虽然空间不大,但也十分坚固、温暖。

20日早上,雨势越来越大,刘爱珍一家也住进了板房中,村干部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我担心老太太夜里会返回老宅,一整夜都不敢离开。”福安村村干部陈海燕说,台风登陆前后,她一直都值守在刘爱珍居住的板房。

当天17时50分前后,台风“韦帕”在江门台山海宴镇沿海登陆,并于20时15分前后以强热带风暴级在阳江海陵岛沿海再次登陆。尽管外面风雨交加,刘爱珍一家都安稳地进入了梦乡。

元旦前可住进新家

21日凌晨2时左右,起床上卫生间的刘爱珍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她浑身一震。“是不是房子塌了!”惊魂未定之下,她连忙跟大儿子陈行说。起初,陈行只以为是打雷。直到第二天一早,风雨平息后,他才看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宅,房顶坍塌了一大块。

“幸好镇村干部帮助我们安置到板房,有惊无险!”回想起亲眼看到老宅屋顶坍塌的那一幕,陈行依旧心有余悸。村干部得知消息后,马上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一定要尽快帮助他们重建!”21日下午,阳西县及儒洞镇主要领导在刘爱珍的老宅前说道。阳西县相关部门正积极帮助刘爱珍一家申请省、市、县三级的灾后重建房屋专项补助资金,争取在下个月开始重建工作,并在元旦前让他们住进新家。

“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间。”阳西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正在帮助刘爱珍一家申请过渡期生活补助,在房屋重建期间,一家三口每月共可领取2070元补助,持续3个月。

“很快就能住上新房子了,很开心!”多年来,住在老宅子的刘爱珍,每逢刮风下雨,就难以入睡。房子刚坍塌时,她更是茶饭不思,担心流离失所。住进新家后,他们一家就再也不用为台风而担惊受怕。

转移撤离超九千人

面对台风“韦帕”的严峻考验,7月18日,阳江组织收听收看全省防台风工作调度会,并接着召开贯彻会议,吹响了台风“韦帕”防御战的号角。

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科学部署下,阳西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县四套班子成员、县直各单位全部下沉定点联系镇、村开展防风防汛督导检查。

刘爱珍一家有惊无险的经历,正是阳西县严格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和“八个再查一遍”要求,坚决果断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的生动缩影。台风“韦帕”登陆前,阳西县共转移撤离9147名陆上危险区域、危房及户外施工人员,全县可容纳34万人的262个应急避难场所全部开放,严格落实防台风“五停”措施,并组织抢收农作物41809亩。全县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织密防风“安全网”。

尽管台风“韦帕”逐渐远离阳江市,但其带来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阳西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正有序组织渔船、渔排、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滨海景区等恢复生产。同时,紧锣密鼓地做好降雨引发城乡积涝、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撰文:张嘉元

编辑 张会玲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