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初启动以来,佛山市禅城区“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便受到了广大学校师生的关注,各学校各年级纷纷开展辅导、培训,学生积极开展AI画作创作。
5月20日,一堂主题为“粤韵新裳——当AI画笔遇上百年戏服”的公开课在佛山市华材职业学校绿岛湖校区进行。公开课以AI作为“创意加速器”,带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快速完成服装设计。
“粤韵新裳——当AI画笔遇上百年戏服”公开课现场。卢浩能 摄
“粤韵新裳——当AI画笔遇上百年戏服”公开课现场。卢浩能 摄
“现在我们要为林黛玉设计粤剧戏服,怎样通过AI对话生成提示词呢?”课堂上,授课老师吴潘雪丹为同学们布置了本次课程的任务,台下学生亦给出了各自的思考:“林黛玉性格孤高,我觉得戏服要设计得清冷一点。”“可以把问题抛给AI,让AI生成关键词。”
在授课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逐渐明确了设计思路,并在即梦AI平台敲下尽可能详细的提示词,指挥AI为林黛玉生成粤剧戏服。不出15分钟,带着同学们创意的AI设计戏服便出炉。
学生用AI工具设计戏服。卢浩能 摄
学生用AI工具设计戏服。卢浩能 摄
AI笔下的林黛玉戏服。受访单位供图
AI笔下的林黛玉戏服。受访单位供图
一堂服装设计的公开课,反映了AI工具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生态和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对此,吴潘雪丹表示,“不管AI还是其他工具,设计师都是创意的主体,而AI只是创意的加速器。”她希望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要把自主创意摆在最前面,同时要提升版权意识,切勿侵犯任何第三方著作权、肖像权、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
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专业高二级学生罗敏枝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注意AI创作中的版权归属、素材合规性,避免AI生成作品的侵权风险。
这也是禅城区举办“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初衷。为鼓励青少年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应用,同时帮助青少年树立法律法规意识、版权意识,助力青少年积极参与AI生态建设,禅城区委宣传部(版权局)联合区教育局举办实践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合法合规运用AI工具,理解原创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边界,思考AI技术与文化传承、产业创新、区域宣传、版权治理等的关系。
以AI辅助设计制作的衣服。卢浩能 摄
以AI辅助设计制作的衣服。卢浩能 摄
而在AI技术与教育教学、文化传承结合方面,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已有不少探索。材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谭家亮介绍,2023年,该校工艺美术专业首次尝试AI辅助设计十二生肖,便获非遗传承人高度赞誉,成为学校AI应用研究中心的起点。此后,学校将AI技术拓展至佛山剪纸、岭南醒狮、石湾陶艺等多领域,挖掘出高契合度的创新点,将前沿技术系统地融入佛山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此次创新技术应用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的广阔前景,于是华材职校AIGC应用与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谭家亮表示,AIGC应用与研究中心提出以技术赋能本土文化与教育为使命,并在2025年重点构建“技术+教学+公益”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该中心将启动社会公益计划,依托AI数字人技术开发系列公益课程,针对文旅发展、非遗保护、乡村振兴、助残就业、公益基金及院校智造六大领域,始终紧跟产教融合前沿,实现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转化。
据悉,“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征稿仍在进行中。禅城区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稿件收录将持续到6月15日,期待更多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精彩的原创作品持续涌现。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