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福华小学:正本育人 德育润心|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作者 周梁 2025-04-30 14:28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全国青少年足球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管乐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以及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福华小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通过一系列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

文化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福华小学以“正本育人”的理念,将其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四养”“五爱”以及“一训三风”的文化体系,从思想、品德、习惯和健康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走进福华小学,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文化育人的力量。教学楼被命名为正德楼、正知楼、正行楼,时刻提醒着学生品德与知识并重。校内的文化石头,如正本石、正德石等,默默传递着正能量。而“五爱”墙展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文化,讲述着茂名的地域特色和名人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历史、热爱家乡、崇敬先烈。

茂名市福华小学正门,“正德楼”三个字特别醒目。

茂名市福华小学正门,“正德楼”三个字特别醒目。

最令人动容的是,每天清晨7点57分,当激昂的国歌声响起,福华小学全体师生会自发地面向国旗方向肃立行礼,并齐声唱响国歌,眼神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这一场景,成为了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家长和市民对此纷纷点赞。

正如学生所言:“每次听到国歌,我就会想起‘五爱’墙上那些英雄的故事,他们为了祖国付出了很多,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这种文化育人的方式,让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特需帮扶传递教育温暖

教育的本质是爱与关怀,福华小学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格外重视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

学校将各年级特别调皮、难管教以及随班就读的学生统一称为“特需生”,并为他们专门构建了“5+2”帮扶模式,“五人小组”(校长、副校长、管级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优秀党员紧密配合,针对不同特需生的情况,采取分层管理、分类施策。对于问题最突出、管教转化难度最大的校级特需生,由校长帮扶。

校长宣飞云在给学生上思政第一课。

校长宣飞云在给学生上思政第一课。

在这样的机制下,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关爱特需生的行动中。课堂上,老师会给予特需生更多的关注和耐心;课间时,同学们也经常和特需生玩耍互动;平日里,校领导也主动抽出时间和特需生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

除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学校还重视特需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师会定期为特需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树立自信。

“这些特需生,对学校来说,也许是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我们用教育人的情怀,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公心’,育人育德,这理应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核心追求。”福华小学校长宣飞云的话语掷地有声。

特色办学促进全面发展

福华小学作为多领域特色学校,将德育与体育、美育、科学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五育并举”。

体育方面,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与赛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及正确的胜负观,助力品格塑造。美育领域,依托“九乐”管乐团、“九悦”合唱团、“九跃”舞蹈团,开展管乐专场、艺术节、作品展等活动,以美润德,提升修养。科学教育同样亮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及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展现创新实力。

福华小学管乐汇演现场。

福华小学管乐汇演现场。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下,茂名市福华小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将其与德育深度融合,高度重视特色办学,通过体育、美育、科学教育等特色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经多年探索,走出一条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修养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一幅幅奖状、一座座奖杯以及家长的一声声道谢,仍在持续擦亮福华小学“一校三品”的成色。

撰文:南方+记者 周梁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