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协同机制,东莞首个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塘厦试点

东莞慧教育 2025-05-07 08:07

松山湖4所标杆学校与塘厦4所民办学校结对共建,打造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推动公民办学校协同发展。4月29日,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的标志性项目——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活动正式启动!

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公办优质资源对接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为塘厦镇3万余名民办学校学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也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塘厦样本”。

教育公平破题

构建公民办协同发展新生态

东莞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承担着为超大城市教育治理探路的重任。塘厦镇作为临深片区重要门户,民办教育体量庞大,全镇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超3万人,但在课程实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公办优质学校仍存在差距。此次市教育局统筹松山湖4所标杆学校(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松山湖中心小学、松山湖第一小学)与塘厦4所民办学校(水霖学校、金桂园学校、科翔小学、东星小学)结对共建,通过构建公民办协同发展新生态,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公平”的政策要求。

在结对活动上,四对共建学校校长共同按下手印,标志着东莞教育扩优提质实验区之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正式启动。塘厦镇副镇长李勇辉表示,这一创新机制将有效缩小公民办教育差距,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创新帮扶机制

优质资源全域流动赋能

以市镇联动推动优质资源流动赋能,依托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活动现场,市教育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方案》。具体而言,将通过六大举措推动集成教研落地:协同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蹲点指导和跟岗学习、全面提升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推进教学方式和策略创新、联动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培育。同时,建立“市-镇-校”三级协调指导机制,学科教研组“一对一”结对机制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交流研讨机制,并以任务化、清单化、责任化工作管理机制和专门经费保障、工作激励支持机制,推动集成教研项目落细落实,取得成果。

活动当天,还分组别、分场地举行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主题集成教研沙龙活动,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三年攻坚计划

打造区域教育均衡样本

根据实施方案,该项目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25年4月至8月为筹备启动阶段,重点完成结对名单确定和方案制定;2025年9月至2028年3月为实施深化阶段,通过管理协同、教研联动、师资交流等举措实现质量提升;2028年4月至6月为总结回顾阶段,形成可复制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经验并全域推广。 

为确保项目落地,市教育局及塘厦镇将强化组织统筹,重点支持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及课题研究,并建立督导动态监测机制,构建“督导-反馈-改进”闭环管理体系。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将发挥桥梁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教研活动规范化、实效化。  

教育强市新篇

以“实验田”模式辐射全市

此次活动是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战略的生动实践。自今年4月9日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人民政府共建扩优提质实验区启动以来,实验区将市级教育资源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深度融合,既助力塘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又为全市积累可复制的经验成果。 

此次通过“松山湖优质教育资源+塘厦民办教育场景”的创新组合,探索超大城市教育治理的破题路径,是市镇共建实验区的十项合作内容之一。未来,双方将紧扣课堂教学改革主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民办学校,让塘厦3万余名民办学校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 

这场立足莞邑大地的“塘厦实验”,正以看得见的改革成效,为东莞推动教育强市建设注入生动的基层实践样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