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人”!从珠海这里走出

珠海发布 2025-05-19 10:00

40年书写传奇,

拿下31座冠军奖杯!

近日,

“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张连伟

重返珠海挥杆,

并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一同回溯他跌宕起伏,

又满是荣耀的高尔夫生涯!

职业生涯31座冠军奖杯,6次问鼎PGA(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rofessional Golfers' Association)巡回赛,珠海人张连伟以“亚洲第五、中国第一”的世界排名,成为国际高坛的中国符号。

5月16日,中国首家开工建造且最早完工的高尔夫球场——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迎来40周年纪念赛。当日,“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张连伟重返梦想启航地,接受采访,畅谈他与高尔夫交织半生的信念与哲学。

“高尔夫是孤独的竞技,也是内心的修行”

1965年,张连伟出生于珠海南水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曾以标枪运动员身份创下58米的校纪录,展现出不俗的运动天赋。

由于喜好户外运动,1985年8月1日,他以研修生身份进入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开启了与高尔夫的不解之缘。白天服务客人,夜晚反复练习挥杆动作,那段默默积累的岁月,为他日后走向职业舞台打下了坚实基础。1994年,他正式转为职业选手,成为最早一批投身高尔夫职业化的中国运动员之一

▲张连伟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面对国际赛场上的强劲对手,张连伟曾陷入自我怀疑的低谷。“别人看见我的光环,却不知我输过多少次。”那段艰难时光里,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不要怕他们,我们看到外国人会害怕,但对他们而言,我们也同样是‘外国人’,他们也同样害怕我们。”正是这种心理上的转换,让他重拾信心,勇敢迎战强敌。

“在高尔夫的世界里,思维决定一切。”张连伟始终坚信这一点。每一次挥杆,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不同于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高尔夫是一项孤独的竞技。一个人站上球场,一个人决定策略,一个人承担结果。这种孤独,既是挑战,也是修炼。

“失败多了就不怕了。”他说,“一次成功的喜悦,足以盖过多次失败的阴霾。”在他看来,高尔夫最迷人的地方,不是胜利本身,而是那种“人、球、球杆三者合一”的瞬间——当球完全听你指挥,那一刻的成就感无可替代。

▲张连伟 朱习/摄

他曾与泰格·伍兹同场竞技,也曾多次站上领奖台。但他说,真正让他成长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日子。从1985年接触高尔夫到2003年才首次通过比赛获得收入,张连伟用了近十年时间默默耕耘,几乎没有经济回报。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信任我,我就更得拼。”最终,他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继续前行。”这是张连伟对高尔夫的理解,也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我想让高尔夫走进校园、走进社区”

如今,年届六旬的张连伟依旧活跃在高尔夫赛场上。他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倾注于培养后辈,先后创立“张连伟基金会”和“张连伟杯”青少年赛事输送了冯珊珊、李昊桐等一批名将,为高尔夫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在他看来,高尔夫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属,而应走进校园、深入社区,成为大众可接触、可参与的体育项目。从田间少年到中国高尔夫绕不开的传奇人物,张连伟用四十余载的坚持与奋斗,为后来者劈开荆棘。

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见证了张连伟的成长轨迹,也亲历了中国高尔夫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全过程。这座中国最早建成的高尔夫球场,历经四十载风雨变迁,股权结构随时代演进而不断优化。

▲张连伟参加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40周年开场纪念赛。朱习/摄

2024年,球场正式纳入华发集团麾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纪念中国高尔夫走过的四十年历程,俱乐部特别推出“改革开放中国高尔夫40年编年史(1984—2024)”主题展览,以图文形式呈现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高尔夫从“拓荒探索”到“国际接轨”的蜕变历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高尔夫,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张连伟(左三)在活动现场

对于未来,张连伟目光坚定:“我对高尔夫不仅是喜欢,而是深爱。”他说:“我今年60岁,高尔夫占据了我人生整整40年。打高尔夫球累并快乐着,这是我选择的终身职业。我的目标,是到百岁时还能打出一百杆。”这份执着与热爱,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的传奇,也成为中国高尔夫发展史上一段难以复制的篇章。

四十年光阴流转,

高尔夫球杆在张连伟的手中,

早已不再只是竞技的工具,

而是一把打开

中国高尔夫世界大门的钥匙。

未来,

在多方合力的推动下,

中国高尔夫必将以更稳健的姿态

站上世界舞台,

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羊城派客户端

编辑/陈淑娴

责任编辑/蓝辉龙

三审/王近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