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潮州何为?

作者 刘梓薇 2025-07-03 09:40

近日,一段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上的潮州往事,在上海引发了关注。在上海市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宣传推介活动现场,来自潮州市湘桥区的讲解员把潮州交通旅社作为中央秘密交通线关键节点的往事娓娓道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严敏斐为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感慨,也为潮州交通旅社的修缮展陈点赞。

作为革命老区,潮州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茂芝会议旧址、凤凰山革命公园、涵碧楼、潮源楼入选“广东100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

对于这一笔红色财富,潮州倍加珍惜。近年来,积极投入经费,修缮提升辖区红色革命遗址,打造了一批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的教育新阵地。在这一背景下,潮州不断探索“红色+”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建好新基地、用好主阵地,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让红色基因在群众中传承,历久弥新。

加强红色遗址保护 改陈布展重焕光彩

推开江东镇红砂村亦瑞居古老的门扇,“左联”先烈洪灵菲的革命故事历历在目。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拓荒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七常委之一,洪灵菲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才能,用短暂的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21年1月,坐落在潮安区江东镇红砂村的洪灵菲烈士旧居完成了改造及布展提升。展览以洪灵菲的生平和革命史迹为主线,融入数字多媒体、互动投影、互动信息查询系统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展览更具感染力,也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

位于潮安区归湖镇溪口村的戴平万故居始建于清末,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此前,因年久失修以及长期的风雨侵蚀等缘故,故居建筑腐朽严重。

2019年以来,潮安区加大对戴平万故居保护修缮工作,坚持修旧如旧,对正厅堂墙体、屋顶加固翻新,并重修加固下厅堂以及左、右巷房间。如今,故居院中还设置了“左联”发展历程图片展,打造相关红色革命文化展馆、党建教育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功能室,并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作为红色文化党建教育基地,成为归湖镇美丽乡村新亮点。

在潮州,越来越多红色革命遗址陆续重焕光彩。近年来,潮州市积极利用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经费,修缮提升涵碧楼革命纪念馆、饶平茂芝会议纪念馆、枫溪紫凝轩等红色文物点,对一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提升,使这些红色遗址成为展示潮州革命历史的窗口、传播潮州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经积极申报,潮州市23个红色革命遗址改陈布展项目获得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经费4800多万元,目前大部分已完成展陈提升,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阵地。

擦亮乡村红色名片 美化环境赋能文旅

在加强红色遗址保护之外,潮州还通过打造主题公园、探索文旅融合,充分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并加以盘活利用。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以洪灵菲、戴平万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韩江儿女走出故里,以笔为枪,投身左翼文化运动,为新中国革命及文化事业发展谱写可歌可泣的诗篇。

英雄之花,致敬英雄。位于江东镇的红棉公园是潮州市为纪念南粤“左联”韩江文学青年而建。该主题公园将红色文化与韩江水利史结合呈现,不仅是一处城市休闲绿地,更是南粤“左联”韩江文学青年纪念地。

近年来,潮州还探索“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并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赋能乡村振兴。

在登塘镇世田村,处处涌动着浓浓的红色气息。在绿的衬托下,村道平坦整洁、植被翠绿青葱、溪水干净透亮,可见乡村蓬勃发展的新面貌、新图景。

世田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开创的重要红色根据地。近年,该村注重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利用,推动实施红十一军纪念碑前广场维护整修、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戏台、山间步道建设、红十一军军部旧址维护整修等9个项目,并借助打造“红色村”的契机,升级乡村风貌。

“村里投入90多万元,对村入口、溪流景观、宣教中心、展馆及池塘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扮靓村民的家园。”登塘镇世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蓝锦锋介绍,该村利用红色资源,重点打造以党建、研学为主题的红色乡村旅游,因地制宜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世田红色文化品牌,让美丽乡村近悦远来。

创新红色文化教育 课堂内外更“潮”更活

红色遗址修起来,党建公园建起来,红色课堂也跟着“活”起来。

“过几天,我们‘行走的红色课堂’又要到刘察巷这条红色百米小巷里开课啦!”“行走的红色课堂”是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文菊等教师主讲的广东省一流社会实践课程。每年寒暑假,刘文菊和学生便来到潮州一处处红色遗址里,打扫名人故居、为游客义务宣讲,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汲取红色文化精神。

有人把红色教育“搬到”课堂外,也有人把红色课堂“搬到”博物馆。

近年,潮州市博物馆携手学校共建馆校合作基地,打造“潮博学苑”主题课堂,把思政课“搬到”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大思政课’的模式,通过互动问答为同学们提供专业讲解,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温度,激发了对历史的探索欲望、对文化的追根溯源,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广阔视野,更好地塑造文化认同。”潮州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探索红色文化宣教新路上,潮州还有许多亮点。红色长篇小说《惊潮》于2021年5月28日出版,用小说的方式讲述“左联”潮州英杰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故事;纪录片《人民英雄麦贤得》记录麦贤得的英雄事迹,于2021年8月26日首发;现代潮剧《茂芝星火》在潮州县区、其他地市演出,赢得观众好评;2022年,潮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联合编纂出版《红色潮州》丛书,并于2023年7月1日首发……这些红色革命题材文艺作品的陆续推出,为讲好潮州红色故事打造新的窗口。

特写

潮州交通旅社建成 至今逾2万人参观

进入暑期,上水门边的潮州交通旅社又热闹起来。不时有团体组织预约入馆参观,回望这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

潮州交通旅社——中央秘密交通线中转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坐标。途经潮州的中央秘密交通线如同一条隐秘的血管,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搭建起安全通道。当时中共中央开辟了一条从上海绕道香港,经汕头、潮州、大埔等地,转闽西进入瑞金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而潮州段这处地下交通旅社,正是这条生命线的关键节点。

为真实还原这段历史,展现潮州交通旅社的重要作用,自2021年起,湘桥区多次组织党史、文史、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对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经专家组多次集体考证,最终通过改造还原当年历史风貌,精心打造展馆。

该展馆于2024年1月11日正式建成,经改造修缮的展馆共两层,划分七个主题展厅。展馆内集中展出中央秘密交通线潮州段相关的实物展品与历史资料,并借助LED显示屏、数字沙盘等多元数字设备,立体诠释潮州交通旅社在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作用与历史地位。

参观者陈宝佳在浏览后深有感触:“馆内图文并茂的陈设与珍贵的历史物件,让我直观感受到革命岁月的艰辛与先辈的风采。我们应当发扬这些红色精神,推荐更多人来学习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自对外开放以来,展馆已吸引来自上海、成都、广州、汕头、梅州等多地的145家单位、5400人次预约参观,更有超2万市民游客自发前来。

延伸

潮州举办红色教育小讲解员比赛

老少同声 讲好红色故事 

在课堂外,红色文化还通过声音传承。

近期,由潮州市关工委、潮州市文明办、团潮州市委举办的2025年“老少同声颂党恩”潮州市红色教育小讲解员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本次活动作为“友善·向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成部分,于5月23日正式启幕,将选拔一批优秀的红色教育小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比赛是潮州市关工委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今年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参与中国关工委开展的‘青少年党史教育月’的一项工作。”潮州市关工委副秘书长陈建中介绍,本次比赛由潮州市关工“五老”撰写解说词,选拔优秀青少年对红色景点进行解说,老少同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种子。

选手家长黄少莹说:“希望通过比赛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潮州红色历史,以革命先烈的精神引导孩子成长。”

观点

青年应成为保护传承红色资源重要力量

“潮州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仅是湘桥区就80多个,整个潮州有将近500处红色遗址,并且潮州跟中国共产党史较大的历史事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红色资源是非常丰富。”自2020年开设“行走的红色课堂”以来,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文菊和学生便开始关注粤东尤其是潮汕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她认为,硬件方面,潮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做得很好;理论研究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的丛书文章还是宣传推介,同样大有进步。

调研中,刘文菊为潮州红色遗址的留存而庆幸的同时,也感到惋惜。“还有很多硬件建起来后,没有可持续发展,利用起来,也没有很好地走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刘文菊认为,没有被激活的红色遗址可能再次面临如何活化的危机。

刘文菊还发现,潮州还有很多修缮后却常年锁着门的红色遗址。“投入那么多资金修缮却没有开放利用,这是另一种浪费。好不容易预约进去,却发现荒草连地、霉迹斑斑,让人心疼。”刘文菊发现,再次荒废的红色遗址背后是缺乏固定的经费、人员所致,没有两者的支撑,更别谈有专业讲解员。

刘文菊认为,首先,破解资金问题不能等靠要,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她建议,要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引导游客为红色文化高质量产品付费,例如定时定点提供付费讲解等等。“要让沉睡的红色资源在优质产品的带动下形成营收和开放之间的正向循环,自主滚动地往前走,不能被动地推着走。”

其次,要善用年轻的血液激活红色资源。刘文菊提议,要在上级部门统筹下,红色故居纪念地主动跟学校结对,让青年人走进革命历史遗址,活化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地或故居的预约可以参考共享茶室的做法,个人或团体进行不同时间段线上预约并适当付费,管理人员根据游客预约时段到场即可,可节省人力资源,甚至可以探索自助研游模式,也更加符合年轻人倾向的个体化研学研游。

刘文菊还建议,红色文创产品方面同样可以让年轻人参与设计,或可举办文创设计大赛,遴选更加贴近生活化、实用性的设计方案,保障文创产品类型的多样化,量产后投放到自助售卖机或智慧线上销售,以智能化、数字化完善文创系统。

“一定要通过完善宏观架构,然后注入青年力量,充分用好年轻人的创造力,为濒临危亡的红色遗址造血、活血。”刘文菊说。

文字:南方+记者 刘梓薇

图片:刘梓薇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