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芦苞镇集纳社会群力,关注居家养老事业。4日记者从芦苞镇获悉,芦苞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已联合芦苞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上塘村委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技能知识培训,此次培训面向镇内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护理员、志愿者及村民,聚焦常见慢性病管理与传统养生知识,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注入实用动能。
除了上述服务内容外,芦苞的养老“技能包”正在不断上新。
基层聚焦“慢性病管理+传统养生”
芦苞镇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群体,是基于当地社会状况来考量。三水区是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虽然区域内的芦苞镇常住人口仅约6万人,却拥有令外界羡慕的长寿群体。截至2024年9月,当地共有9位超百岁寿星、1287位80岁以上的老人。
此次针对基层的培训内容紧扣长者健康需求,涵盖“轻松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饮食”及“天灸的作用与介绍”三大主题。
芦苞社区医院疾控科医生严梓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慢性病日常护理要点,强调饮食调理对血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帮助参与者掌握适合长者的健康饮食原则。
而中医馆主治医师黄子华则讲解天灸的养生功效在“天灸”知识环节,他以风趣幽默的话语解析天灸的原理、适用人群及养生功效,还为有需求的参与者提供了免费针灸服务,让大家直观感受传统中医理疗的魅力。
培训会上,有参与者体验针灸服务。
培训会上,有参与者体验针灸服务。
“此次学习让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认识,更掌握了实用的饮食指导和基础护理技巧。今后上门为长者服务时,我们能更专业地提供健康建议,真正为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芦苞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一护理员表示,将进一步消化培训内容,提高实操效率。
芦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培训通过多方联动,整合医疗与社区资源,既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也为村民普及了健康知识。未来,芦苞镇将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芦苞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鉴于辖区内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较多特点,芦苞镇不仅在居家养老方面下功夫,同时更积极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比如在2025年芦苞镇十件民生实事中,就有两件涉及老年人。
首先针对芦苞长寿老人多的特点,提出启动医养结合项目,在原芦苞敬老院用地建设集社区医疗与康养敬老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设置床位210张,达到广东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认定标准,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养服务,从而加快当地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其次,芦苞将提升行政服务中心适老化设施,更换一批群众座椅,完善中心门口台阶的无障碍设置,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医疗设备。同时对芦苞镇不少于20户符合条件及有改造需求的对象提供人居环境改造,改造范围包括蹲厕改座厕、铺防滑砖、安装栏杆、扶手、安装门窗、用电线路更换、治漏等,提升芦苞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居家安全性。
除了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外,近期芦苞镇还组织辖区部分区、镇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开展养老事业发展情况专题视察活动,从更多角度为养老事业提意见建议。
在视察过程中,参观人员了解到芦苞仍存在医养融合发展滞后、高端养老服务有缺口,向芦苞镇政府提出多个意见建议,即当地要进一步扩大宣传,推动国家的相关养老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另外还要创新模式,探索建立“餐饮企业+长者饭堂+助餐点”等项目。
芦苞镇人大主席梁楚南表示,养老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视察既是对全镇养老事业的“全面体检”,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镇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养老服务设施良好长久运行,着力解决老年群体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下阶段,芦苞镇人大将持续跟踪监督,加快推进养老项目建设,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助推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另外各级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还会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将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映到芦苞镇党政和人大综合办公室,并转交给承办部门,让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复,促成问题和建议闭环,让更多民生保障项目惠及辖区群众。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