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融湾入海”新引擎!曲江区打造北江航道临港经济带

作者 曹伟峰 2025-07-09 16:55

“呜!”近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满载着宝武集团中南股份1100吨工业线材的货轮,由广东韶关北江国际码头成功直航香港。这不仅标志着中南股份直通港澳的物流新路线正式通航,更意味着曲江区打造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重要交通基础工程——北江港满足了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实现了大宗货物绿色运输的目标。

近年来,曲江区抢抓省委优化“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机遇,把握韶关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契机,依托北江“黄金水道”,以打造临港经济带为核心抓手,打出枢纽建设、产业生态等“组合拳”,推动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为韶关乃至粤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临港经济“四梁八柱”

曲江区根据《韶关港总体规划》,结合本区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大坑口、乌石、白土、乌泥角等4个作业区,明确了以打造北江临港经济带为核心,构建“一港四区、港产联动、多式协同”的内河航运发展空间格局。坚持“扩规模、优结构、提效益”原则,科学规划码头布局,优化集装箱、散货、件杂货等功能分区,加快推进港口资源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整合,推动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江港区白土作业区一期等工程投产运营。其中,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年设计吞吐散货物量540万吨,岸线长度390米,建成5个千吨级泊位;北江港区白土作业区一期工程年设计货物(件杂货)吞吐量120万吨、集装箱20万标准箱,岸线长度617米,建成8个千吨级泊位。

畅通立体交通大动脉

智慧建设增效能,锻造港口核心竞争力。聚焦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北江港区白土作业区,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大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投入使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无人巡检机器人、远控式堆取料机等,有效提升大宗货物的物流服务能力,为大宗商品集散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2024年,韶关港北江港区曲江区域完成货物吞吐量543万吨、占全市50%以上,预计2030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300万吨、其中集装箱将达到20万标准箱。

航道能级三级跳,激活黄金水道新动能。紧扣北江航道“黄金水道”定位,深度融入省级航道扩能升级战略,系统实施疏浚整治工程,采用多波束测深、三维建模等现代化疏浚技术,完成疏浚11万立方,主航道水深由1.3米增至2.5米、宽度由40米增至60米,成功将北江航道曲江段通航能力提升至千吨级标准,目前已建成13个千吨级泊位,港口建设累计投资达14.14亿元。2024年港口吞吐量达543.17万吨,较2020年增长454%、增速位居粤北内河港口前列。

疏港路网破瓶颈,织就港产融合高速网。完善港口铁路、公路、管道集疏运方式,建立快速直达、高效疏解的集疏运体系。强化铁路集疏运能力,发挥乌石作业区、大坑口作业区毗邻京广铁路的优势,积极谋划白土港(京广)铁路专用线、乌石港(京广)铁路专用线,建立铁水联运高效转运模式,通过铁路将港口腹地扩大至湘南及华中地区。提升公路集疏运效率,投资10亿元推进国道G240、省道S521等关键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目前6个国省道项目已全面开工,实现港区与韶关松山产业园区、曲江经济开发区、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等主要产业聚集区的无缝对接。优化专业化输送通道,在乌石作业区码头同步建设煤炭专用皮带机直达乌石电厂,在大坑口作业区码头同步建设输油管道直达中海油罐区,在乌泥角作业区码头同步建设石灰岩专用皮带机直达三棵松矿区。

打造港产城融合示范区

精准服务赋动能,打造内河港品牌新标杆。依托海关推出的“一港通”模式,出口货物在韶关港海关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韶关验货、韶关上船、直达江海;通过完善仓储配送基础设施、创新定制化物流服务模式、强化水路运输时效管理,精准对接生产制造企业需求,逐步引导企业物流业务向港口集聚,培育稳定水路运输需求生态;依托中南钢铁、大宝山矿等龙头企业集聚优势,深化港企战略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举办专项物流洽谈会,精准匹配企业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外运需求,推动企业原材料进口与产品输出优先选择北江港运输。

双轮驱动聚合力,共筑融湾发展新高地。充分发挥北江“黄金水道”低成本运输优势,以湾区产业联动为纽带,强化精准招商与平台建设“双轮驱动”,构建港产融合发展新格局。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围绕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靶向招商目录,创新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模式,成功吸引广东省能源集团、广州港公司、珠江船务等省级重点企业落户,为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加速功能性平台建设,建成韶关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韶钢物流园等重要载体,探索实践“前港后厂”运营模式,整合仓储、加工、通关等全链条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与完善产业配套,成功吸引台泥、宏德钢铁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区域分拨中心,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现港口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韶关港在大湾区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协同发力强融合,打造港产园城发展新样板。按照“港口作业高效、生产空间集约、园区布局合理、生活环境宜居”的原则,推进港、产、园、城协同发展。在功能协同方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完善临港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功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在空间协同方面,落实节约用地准则,按照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的要求,合理规划临港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在曲江境内北江沿岸科学规划出6.85公里港口自然岸线,为后续港口规模化建设、临港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空间基础。

撰文:曹伟峰 唐忠祥 蓝达华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