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曝光案例严惩骗享税费优惠行为

新华社  2025-11-17 18:45

内外两套账、利用员工个人账户交叉收款、开立并控制多个个体工商户拆分收入……税务部门17日集中曝光了6起通过拆分、隐匿收入等方式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旨在提醒市场经营主体税费政策惠企纾困的初衷,切不可因小失大而违法受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旨在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激发活力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有人却对政策红利动起了歪心思。“企业连续12个月销售总额超过500万元后需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无法再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费优惠,便想出个用空壳个体户拆分营业收入的招数。”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从此次曝光的案件看,有的是设置多个账本,人为拆分真实营收;有的通过个人银行卡收款的方式,隐匿真实销售收入,减少当期销项税额;还有的通过开立并控制多个个体工商户,拆分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出台政策的初衷,还触碰了税收法律红线。

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曲君宇认为,拆分、隐匿收入骗享税费优惠得不偿失。在执法实践中,违法经营主体除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还将面临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承受多部门联合惩戒与市场信誉损失。

近年来,税务部门加快建设“以数治税”的税收征管体系,与海关、医保等部门建立了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持续优化税收大数据体系。

“经营主体应摒弃侥幸心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将合规经营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宁波大学商学院特聘研究员、副教授季浩表示,通过税收大数据比对申报数据与银行流水、用工数据等多源数据,能够快速识别异常经营特征,为精准识别和依法查处涉税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表示,依法缴纳税收是企业生存最基本的标准,骗享优惠一时得利但终将害己。企业要将合规经营、守法诚信的理念深度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使其成为应对风险、把握机遇的根本前提,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编辑 胡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