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去梅州要做的两件事,答案必然是:吃梅州柚、喝嘉应茶。这“一柚一茶”是客都梅州最具代表性的味觉符号。
梅州,古称“嘉应”,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坐拥高山云雾、富硒土壤的生态优势,不仅盛产柚子,更是广东最大的茶叶产区,所产的茶也被称为“嘉应茶”。
近年来,梅州充分挖掘茶产业优势,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同时明确了以“客家炒绿”为主导品牌的发展路径,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实现差异化突围。截至2024年,梅州茶叶种植面积36.08万亩,约占全省1/4,茶叶总产量3.31万吨。
在这片沃土,既有底蕴深厚的传统茶品,也有“柚茶联动”的延伸发展,让嘉应茶香在守正创新中延绵不断。
客家炒绿
客家炒绿的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2022年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核心工艺在于“重火炒制”,经传统非遗技艺加持,成茶条索紧结绿润,冲泡后散发浓郁炒米香与独特高火甜韵,滋味醇厚回甘,兼具祛寒暖胃的特质,被客家人亲切称为“暖肚茶”。
梅县绿茶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梅县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绿润且灰白起霜,茶汤黄绿明亮,入口能品到显著的栗香与花香,滋味醇厚回甘悠长。
大埔西岩茶
产自大埔县西岩山的西岩茶,是梅州乌龙茶的杰出代表。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厚甘爽,叶底明亮且青蒂绿腹、红边明显,耐冲泡的特质,让每一杯西岩山茶都能品出层次丰富的韵味。
梅江清凉山茶
清凉山茶,是客家炒绿的核心代表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坚守传统柴火炒制工艺,以高温激发茶叶独特高火香,成茶条索紧结匀整,冲泡后兰香馥郁、炒米香交织,滋味醇厚甘滑、回甘持久。
平远锅叾茶
锅叾茶产于海拔1163米的铁山嶂的平远锅笃村,茶树品种为半乔木型中叶类锅叾水仙,采用烘青工艺制作,成茶条索紧结包润,冲泡后香气清醇,带着淡淡的自然花香,滋味鲜爽甘醇。
兴宁单丛茶
享有“中国单丛茶之乡”美誉的兴宁,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明代龙北镇茶区曾为官田,清代“官田绿茶”获评“嘉应州八大名茶之一”。兴宁单丛茶品种丰富,其中黄金桂被誉为“透天香”,香气兼具桂花与水蜜桃复合香型,茶汤鲜爽带梨汁清甜余韵。
丰顺马图茶
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畲地的马图茶,是梅州茶中兼具侨乡记忆与传统风味的代表。茶叶经过二炒二揉精制而成,条索紧结,颜色灰绿有光泽,滋味甘爽清香,汤色青绿略带微黄,远销东南亚各地。
五华天柱茶
产自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的天柱茶,是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代表,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中后期,明清时期已大规模外销,声名远播。得益于优越气候,这里的春茶上市更早,元宵前后采摘的“上元茶”堪称珍品,尽显鲜醇本味。
蕉岭黄坑茶
蕉岭黄坑茶以小叶水仙为核心品种,是梅州茶中极具辨识度的一款。成茶条索紧致如月牙,色泽青绿微带白霜,干茶便散发着芬芳香气,冲泡后茶汤甘滑带甜,回甘持久绵长,沁人心脾。
柚花茶
柚花茶选用具有浓郁花香的新鲜柚花和滋味醇厚的嘉应茶,用适当的比例和方法经过拌和、窨制、通花、起花、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如今,柚香与茶韵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完美交融,丰富了味觉体验,更推动着客家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咏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