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卷尺哥”走红背后,是民意和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

有风自南 2025-10-23 08:53
02:12

深圳“卷尺哥”走红背后,是民意和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

你刷到过深圳“卷尺哥”吗?这位看似普通的市民,总爱随身带把卷尺,走在街头,留心观察。看到设计不合理的公共设施,他就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一段视频——没有华丽剪辑,没有夸张台词,只是平实记录,用卷尺说话,却成就了民意与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

他最早“火”起来,是发现人行道上限宽柱间距太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难以通行。拍摄的视频在抖音上一发,不仅引发众多网友共鸣,更引来市政部门迅速响应——柱子间距很快被调整加宽,通行变得更顺畅。

一件小事,折射出普通人参与城市治理的新可能。过去,我们想对城市“提意见”,常感渠道不畅、回应迟缓。如今,短视频悄然架起一座沟通之桥——不必专业设备,也无需复杂表述,只需一部手机、一份用心,对准那些让人不便的细节:凸起的井盖、陡峭的坡道、破损的墙面……真实记录,清晰表达,就有可能被看见、被回应。

“卷尺哥”持续记录,不少问题在他拍摄后得到改善。网友戏称他为“深圳多管局局长”这调侃背后,是公众对务实监督的认可——原来身边那些“小问题”,只要有人认真发声、持续推动,真的可以带来改变。

他的走红,不仅体现市民对城市细节的日益关注,也展现出市政管理的高效与开放,被许多人视作“深圳速度”在治理层面的生动写照。

这背后,更是一种“流量”价值的回归——不是追逐猎奇与热度,而是凝聚共识、推动改变。没有炫技的剪辑,没有煽情的表达,“卷尺哥”的视频之所以打动人,正在于那份“用事实说话”的真诚。数据虽小,力量却真;问题虽微,意义却远。

文字:南方+记者 王越莹 贺达源 见习记者 张湘涓

出镜/剪辑:南方+记者 王越莹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抖音号@跨行买手

编辑 张鹏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