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深耕结硕果,潮学薪传谱新篇——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传承创新之路

2025-11-14 14:08

11月25日,由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举办的《潮学集成》发布会暨第二届“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即将在广州举办。这场以学术奖项为支点的文化实践,将汇聚全国潮学研究专家及学者,为推动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潮学集成》发布会暨第二届潮学奖颁奖仪式海报。

《潮学集成》发布会暨第二届潮学奖颁奖仪式海报。

潮州文化研究,意义深远。2020年9月,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教育部正式认定。中心首任主任为时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现任主任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程国赋教授。2021年9月16日,承载着传承传播潮州文化的使命,暨南大学设立潮州文化研究院,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内设机构,聘请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担任首届院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潮学国际研究会执行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担任副院长。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

四年来,研究院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资源,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与人才优势,立足“大潮州”文化概念,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以潮州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为核心使命,在平台建设、成果产出、人才队伍、政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让这一兼具地方特色与民族内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平台筑基:

双基地领航,搭建潮学研究高地

平台是科研创新的根基,也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自成立之初,便将平台建设作为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成功打造了两大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为潮州文化研究搭建起高质量的学术支撑体系。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

2023年7月,研究院整合校内外潮学研究力量成立“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正式获批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时隔一年,研究院再添重要平台。2024年8月,中心牵头申报的“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两个省级基地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关注潮州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旅融合研究等应用方向,推动潮州文化研究与地方发展实践、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对接。围绕境内外潮学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化、潮州历史文化内涵及体系研究、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转化、潮州语言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港澳台及海外潮人研究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潮州历史文化体系建构,为地方文化建设、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以及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

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

两个省级基地的相继落地,不仅整合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潮学研究力量,更使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成为国内潮州文化研究的重镇,为潮学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两大研究基地,研究院还积极拓展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高水平论坛、系列讲座等活动,搭建起潮学研究的对话桥梁。2023年11月25-26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研究院具体承办的第二届“潮州文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来自40多个单位的200余名国内外潮州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及媒体人出席,围绕潮州文化的传承创新、海外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总点击量近百万,极大提升了潮州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此外,研究院还多次举办“潮人潮学”系列讲座,围绕潮剧、海外潮人社区、潮汕历史文献、潮汕传统建筑、潮汕民间剪纸艺术、潮汕经济、潮州文化的海外传播等主题,先后邀请陈平原、林伦伦、吴国钦、陈晓锦、周少川、蔡海松、陈志民、陈鸿宇、陈崇正、孙爱群等著名潮学专家、作家和资深媒体人进行讲学,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接触潮学前沿的机会,促进了潮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成果立学:

深挖内涵,打造潮学研究标志性成果

学术成果是文化研究的核心目标,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始终聚焦现实需求和学术体系建设,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编纂学术丛书、资助特色研究等方式,深挖潮州文化内涵,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022年,研究院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设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潮州文化研究专项”,这使得暨南大学成为广东唯一一家与省社科联合作开展课题招标的高校,为潮州文化研究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该专项面向全省公开开展课题招标,由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负责资助与管理。自设立以来已顺利完成4届招标工作,共立项73项课题,其中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67项。“潮州文化研究专项”的设立,不仅整合了全省的潮学研究资源,更激发了广大青年学者参与潮州文化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潮州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在学术著作编纂方面,研究院倾力打造的《潮学集成》丛书成为潮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该丛书由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担任学术指导,陈平原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林伦伦、黄挺、程国赋三位教授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各分卷主编均聘请潮学界和中国人文、艺术诸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确保了丛书的权威性与学术影响力。

《潮学集成》(全十卷)。

《潮学集成》(全十卷)。

《潮学集成》共分为10卷,涵盖历史、方言、思想、民俗、文学、戏曲、美术、教育、文献、海外潮人十大领域,系统梳理、整合了近百年来潮州文化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凝结成集大成式的潮州文化研究成果。

丛书于2025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将成为展现现代学界潮州文化研究水平的重要文献,为后续潮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和学术参考。丛书甫一出版,就被评为商务印书馆月度十大学术好书,同时入选年度一百种、学术五十种好书初评书单。

除了《潮学集成》这一重要成果,研究院还积极资助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及相关刊物的出版,让潮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通过书籍文字传承。截至目前,已资助出版《潮州音乐》《潮州抽纱》《潮州朱泥手拉壶》《潮州通花瓷花》等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详细记录了潮州非遗的技艺传承、文化内涵与当代发展;同时出版《汉语方言声调图谱》(上、下册)以及《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集刊3辑,为方言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

这些著作和刊物的出版,既丰富了潮州文化的研究成果库,也使得潮州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普及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才聚智:

汇聚贤才,壮大潮学研究生力军

人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动力。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通过多种方式汇聚海内外潮学研究力量,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为潮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研究院通过敦聘学术委员、邀请参与《潮学集成》丛书编纂、开展“潮州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招标等多种途径,成功将广东省乃至全国及海外的著名潮人潮学专家汇聚到一起。其中包括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林伦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吴国钦教授、吴承学教授、陈少明教授、谢湜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志贤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王璜生教授、暨南大学陈晓锦教授、张应龙教授、汕头大学陈景熙教授、韩山师范学院黄挺教授、黄景忠教授等一批在潮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水平,更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年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推动了潮学研究梯队的建设。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学,研究院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的征集评选工作,并于2023年3月举行颁奖仪式。首届评选共产生詹伯慧、曾楚楠和杨方笙等3位“潮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8项“潮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学者涵盖了潮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既有深耕数十年的资深专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此次评奖活动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总点击量近55万,不仅提升了潮学研究的社会关注度,更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学者投身潮学研究的热情。

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

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

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研究院吸引了众多年轻学者进入潮州文化研究领域,为潮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潮学研究的生力军,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学者接力传承、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25年8月研究院启动第二届“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征集评选工作,评选出“潮学终身成就奖”2项、“潮学优秀成果奖”10项。

协同聚力:

校政企联动,共建文化传承新格局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始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动校政企深度合作,为潮州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合力支持。

研究院通过成立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潮州文化研究基金等机构,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长效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协同合作方面,研究院与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潮州市委宣传部、潮州市社科联、汕头市委宣传部等省市地方政府和机构建立了稳定而高效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合举办论坛、开展调研、共建研究平台等方式,实现了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研究院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赴潮州、汕头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文化部门举行座谈会,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地方文化发展规划、非遗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提供了针对性的咨询建议,真正实现了“学术服务地方,地方滋养学术”的良性互动。

企业的大力支持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潮州文化研究基金,首批基金由暨南大学校董、广州路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柯荣卿先生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为研究院的创立和初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笔基金主要用于课题资助、著作出版、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研究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研究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路径,推动潮州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让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真正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研究院积极拥抱新媒体,运营了“潮人潮学”微信公众号,聚焦潮人、潮学动态,及时发布潮州文化研究成果、学术活动信息、潮文化科普知识等内容。多篇推文获得新华网、“学习强国”、《南方日报》、国际潮团总会等媒体平台的转发报道,极大地扩大了潮州文化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平台,研究院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了解潮州文化、关注潮学研究,为潮州文化的海外传承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

经验启示:

守正创新,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四年深耕,硕果累累。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在四年时间里取得显著成就,不仅为潮州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高校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积累了宝贵经验。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是研究院发展的核心保障。研究院通过建立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研究基金等制度体系,明确了各方职责,规范了运行流程,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校政企协同创新的模式,更是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术研究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充足的资源支持,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是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院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为核心,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编纂学术丛书、举办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深挖潮州文化的历史底蕴、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让地方性的学问具备了更深厚的学术支撑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种“立足学术、扎根文化”的做法,确保了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厚度。

坚持大视野布局是研究院发展的重要理念。在院长陈平原教授的指导下,研究院始终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视野下开展潮州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力争打破地方局限,加强与全国乃至国际文化研究领域的交流对话,使潮州文化研究能够走出潮汕,走出广东,融入整个中国文化建设的大格局,提升潮州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年的发展只是一个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将继续坚守传承创新的使命,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学术研究、汇聚优秀人才、拓展合作领域,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下深耕潮州文化研究,推动潮州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广泛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重要支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柯淑玲

图:迟玉群

编辑 王露纯 周煦钊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