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深圳重大项目建设正跑出“加速度”。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深圳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60.7亿元,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80%,超出时序进度13.3个百分点,展现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和活力。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压舱石”。2025年,深圳共安排重大项目798个,总投资规模约3.2万亿元,其中建设项目679个。这些项目涵盖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构成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观察深圳重大项目的投资结构,可以发现明显的优化趋势。在现代产业领域,238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26.9亿元,聚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其中包括深圳国际交流中心、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宝龙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等“工业上楼”项目,体现了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先后两批向民间资本开放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386亿元,涵盖能源、交通、水务等领域。这种开放姿态不仅拓宽了重大项目融资渠道,更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彰显了深圳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大项目的重头戏。深圳轨道交通网络正以惊人速度扩展,目前全市地铁总里程已达595公里,单日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新常态。今年将新开通6条地铁线路,包括8号线三期让大鹏新区首通地铁,6号线支线连接光明城站等重要节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轨道交通正在向区域一体化方向延伸。深江铁路、穗莞深城际等6条国铁和城际线路正在建设中,总里程达322公里。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民生项目扎实推进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圳在民生改善领域安排292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53.7亿元,包括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深圳歌剧院等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市民获得感。
同时,深圳持续完善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医疗总床位数达7.5万张,建成养老机构82家。到2025年底,将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全覆盖,展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深圳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上也有创新。据悉,2026年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已于9月16日启动,申报项目按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两类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明确重大项目计划不涉及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等优惠支持,也不作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这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有利于营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经认定列入年度重大项目计划的项目,将享受分级协调服务,及时解决推进中的难点问题。这种精准服务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观察
深圳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超前,背后反映的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一方面,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通过民生项目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不仅为当前稳增长提供支撑,更通过优化供给结构为长远发展蓄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深圳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展现了经济特区在应对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的战略定力和实践智慧。
随着这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深圳的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南方+记者 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